那是有可能继续开创出新数学学派的希望。
在他们的理解里,新数学学派并不仅仅会被局限于什么样的条件和限定。
而是能够区别于传统数学,将纯数与应数再度推向大一统的存在。
他们不会被局限于任何一个学派的研究领域,他们可以研究所有学派的研究方向。
但就如同当年哥廷根学派贯彻的统一性原理一般。
他们所要追求的是数学的大一统。
这可能是每个数学家能够做梦的极限。
想要在群星璀璨的数学学术史上占据住自己的位置,那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齐平当年的成果,还要超越,要统一。
德利涅他们自然不可能是要把格罗滕迪克拉出来继续作为新学派的领袖,这不太现实。
因为格罗腾迪克的年纪已经够大了,别说是格洛腾迪克了,就是他们四个,也不太能在这个时候成为一个新学派的领袖。
想要成为一个世界级新学派的创始领袖,其必要条件之一。
那就是要足够年轻。
因为足够年轻,就意味着他还有很长的时间能活,同样意味着拥有更久的学术生涯和产出时期。
就如同当年的哥廷根学派一般。
真正让哥廷根学派创立成功并且源远流长的传承的决定性因素,是高斯的高产。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理论广为传播。
【不可能三角】
这是指经济社会在发展的时候,难以同时获得三个方面的目标,例如资本的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
这个理论被沿用到了各种各样的领域。
例如健身圈里的训练不可能三角,谈恋爱的对象不可能三角,男人不可能同时具备帅、有钱、专一这三种属性,女人不可能同时具备美、脾气好、有能力这三种属性。
而在数学领域也有这么一个不可能三角。
高水平、高产、超长待机。
很多天才数学家都是英年早逝,毕竟学术研究这种事情是一种很折寿的事。
过度用脑很容易让人提前衰老。
但高斯就是历史上罕见的同时具备了不可能三角的存在。
他活了78岁,从17岁就开始有学术产出,发现了质数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一直到临终前,他依旧在写最后一篇论文。
长达60年的学术研究生涯,冠绝古今。
德利涅他们就是在许青山的身上看到了高斯的影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许青山已经超越了同样20岁的高斯。
高斯24岁的时候才发表了数论名著《算术研究》,但许青山那边的《数学全本·数论篇》已经开始进入上市阶段了。
当然,这么比起来有点太无赖了。
可能被这些顶尖数学家拿来和高斯相提并论,就足以证明了许青山未来的可能性。
赢麻了。
如果你是一个年事已高的数学顶级学者,在你的学术生涯末期,你认识了一位背后金光闪闪的传奇ur。
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德利涅他们的选择,是拉上老师一起把当初他们没有做到的新数学学派作为投资的初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