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保留核心身份认知】
>【检测到情感结构复杂性上升,存在多重压抑层叠现象】
阿言依旧选择了“全部放弃”。
“如果一段记忆能换来一个人从假面中醒来,那就值得。”
连接建立的瞬间,他坠入的不是火海,而是一间永远亮着白炽灯的书房。墙上贴满课程表与排名曲线图,书桌一角摆着素描本,却被厚厚的数学练习册压住。一个小女孩坐在椅子上,手里攥着彩色铅笔,画了一只飞鸟,翅膀展开,穿过云层。母亲推门进来,看到画纸,眉头皱起:“这种东西能帮你考上清北吗?”随手将画扔进碎纸机。
那是苏晚十岁时的记忆。
接着是初中,她在校艺术节上表演原创歌曲,台下掌声雷动。回家后父亲冷冷地说:“你以为娱乐圈是什么?三教九流,吃青春饭的。你要是敢走这条路,就不要再叫我爸。”
高中,她第一次牵起小舟的手,心跳如鼓。可第二天,小舟转学了。后来听说,小舟的母亲发现了她们的聊天记录,骂她“带坏好学生”。
每一幕都像一根细针,扎进阿言的意识深处。他感受到那种日积月累的否定??不是暴烈的伤害,而是温柔的绞杀。它不流血,却让人慢慢窒息。最痛的不是被打骂,而是被爱着的方式摧毁了自我。
他在记忆洪流中行走,像穿行于一座由“为你好”筑成的迷宫。每一步都有温情的锁链,每一句关心都藏着条件。他几乎要迷失在这看似完美的牢笼里,直到听见一声极轻的抽泣。
转身,看见十三岁的苏晚蜷缩在浴室角落,手腕上有几道浅痕。她对着镜子喃喃:“你说我优秀,可你从来不知道我有多想逃。你说我爱你,可你只爱那个听话的影子。”
阿言走上前,在意识中蹲下身,轻声说:“我不是来救你的。我只是想告诉你,你不必完美,也可以被爱。你不喜欢数学,没关系。你喜欢女孩,也没关系。你不想当什么榜样,更没关系。你只需要……做你自己。”
女孩抬起头,泪眼朦胧地看着他。
“可我会让很多人失望。”
“那就让他们失望吧。”阿言说,“人生不是用来满足别人的期待的。真正的爱,不会因为你变了就消失。如果会,那从来就不是爱。”
话音落下,书房的灯忽然熄灭。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星空下的山坡。苏晚站在那里,手中拿着一幅画??不再是被撕毁的飞鸟,而是一片燃烧的晚霞中,一个女孩张开双臂,迎向风。
她笑了。
然后,她开口唱了一首歌,旋律陌生,却直抵灵魂。
现实世界中,阿言猛然睁眼,呼吸急促,冷汗涔涔。医疗团队迅速进场,但他抬手制止,目光直勾勾盯着终端屏幕。
自动生成的文字缓缓浮现:
>我曾以为,优秀是我唯一的出路。
>后来发现,那只是囚笼的钥匙。
>我不需要拯救谁的认可,也不需要迎合谁的梦想。
>从今天起,我要重新学习画画,哪怕只能画给自己看。
>我也要找到小舟,告诉她:对不起,我没能保护我们的开始。
>但我愿意,用余生去弥补。
>这一次,我不再逃避。
与此同时,全球“童声回廊”平台弹出一则匿名投稿:一段手绘动画短片。画面中,一个女孩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戴上笑脸面具,越走越快,最后跌入深渊。下一秒,她挣脱束缚,撕下面具,化作一只青鸟冲破云层。背景音乐正是阿言在苏晚记忆中听到的那首歌,署名为空白。
视频发布十分钟内,播放量突破百万。评论区涌现大量留言:
>“我也戴了太久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