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中文 > 法兰西1794 > 第646章 文坛的第一与第二

第646章 文坛的第一与第二

推荐阅读:

此外,法兰西文学院还准备授予席勒“外籍院士”的称号。如果后者愿意在巴黎定居,每年不仅有6千法郎的院士补助,法兰西政-府还将为席勒1家在市中心,免费提供1套宽敞明亮的公寓。

1年最基本的收入就是1万法郎,约为5千塔勒,相当于席勒在魏玛(耶拿大学)担当历史学教授收入的25倍。

这1期间的1792年,法国国民公会曾在欧美范围内遴选同情支持革-命的杰出人士,授予其“共和国荣誉公民”称号,席勒凭借反贵族专制的名剧《强盗》成为其中1员。

而作为魏玛统治阶层中的1位,享受着优渥生活的歌德属于旧秩序的维护者和旧制度的捍卫者,他本人自然是不赞成,乃至是反对法国大革-命。那是他憎恶任何形式的暴力革-命,主张通过政治协商实现社会改良和进步。

在歌德看来,这场所谓的大革-命根本无法解决“人压迫人的局面”,其结果不仅不能推动社会进步,反而会破坏“原有美好的东西”,造成礼乐崩坏,甚至是人类历史的倒退。

鉴于此事的影响,魏玛公爵最终拒绝给予席勒1个政-府官员的职务,但他也没干涉身为大学总监的歌德,为席勒在耶拿大学里寻了个历史学教授的职位。

然而,教授历史学的席勒,其年薪仅有区区200勒塔,这个薪资对于1个普通的中产者或许足够了。但要维系席勒1家3口(他本人,老婆与小姨子)的日常开销,至少需要1000勒塔。

可以肯定的说,歌德是德国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第1人”。至于,《欢乐颂》的词作者,歌德的挚友席勒,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历史上的歌德与席勒属于德国文坛上,数1数2的人物,与此同时,他们也是“狂飙突进运动”(德国文学解放运动)的核心代表人物。

同样的,两人也是年少成名,这其中,歌德早期代表作就是家喻户晓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而席勒的处女成名作是《强盗》。

至于“狂飙突进”这个名称,象征着1种力量,含有摧枯拉朽之意。它得名于德国剧作家克林格尔,在1776年出版的1部同名悲剧《狂飙突进》。

两人不同的,歌德不仅比席勒大10岁,而且出生于优渥的家庭,父亲是帝国议会的议员。所以歌德自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1贯被情所伤的他从没有缺钱的经历。

很快的,席勒又开始在领导兼朋友的歌德的耳边絮絮叨叨,其目的想要给自己加工资,因为现如今的生活根本入不敷支。以至于席勒不得不靠写作,赚取稿费来维持生活。

最终,丹麦摄政王储在了解席勒的窘境后,主动向席勒提供了3年的赞助,每年1000塔勒(约2千法郎),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数周前,3年期限已到,丹麦摄政王储对席勒的赞助也随之中止。歌德原以为喜好“3人行”的那位老朋友,会再度找自己哭穷。

怎料,等到枢密院大臣从柏林,参加完普鲁士新王威廉3世的登基大典,重新回到魏玛的时候,席勒就向歌德递交了1份辞职信。

那是席勒接受了巴黎索邦大学(现如今的巴黎第1大学)的邀请,去那里担当1年薪资不低于4千法郎的文学教授。

至于席勒,家庭条件就差多了,属于典型的“中下贫农”出身,以至于,年幼的他不得不进入斯图加特的军校学习军医,因为这样可以免除学费,还有生活补助等。

不过,席勒的情事要比“老大哥”更成功。那是他在数年前,娶了家庭富有的姐妹花,直到3人花光了全部家产前,席勒依然是比歌德“性福”的。

而之后,带着妻子和小姨子的席勒为了生计,唯有舔着脸,以极其谦恭的语气,写了1份信,恳求魏玛公国枢密院大臣的歌德,为自己介绍1份好工作。席勒全然忘记了,自己当年嘲讽歌德“不过是1只高傲的孔雀”。

很快的,歌德在回信中说,他以万分欣喜、非常高兴的心情愿意的邀请席勒来魏玛,加入他与老师赫尔德正在倡导的文化与教育事业。

只是随之而来的,是魏玛国内保守势力的坚持反对。因为席勒曾经公开讴歌过法国大革-命,还借助小说《强盗》谴责了德意志贵族。不得不说在这方面,席勒比起赫尔德还要激进3分。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