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灵魂离去前,都看见了自己一生中最温暖的一幕:
那个盗取童心血的术士,看到女儿第一次喊“爹爹”时的笑容;
那个火烧村庄的将军,梦见母亲为他掖被角的手;
那个背叛同门的道士,记起师父曾为他挡下一剑……
他们在泪水中解脱。
旅人站起身,望向星空,喃喃道:“你们也曾是好人,只是走错了路。”
此后,世间再无确切记载他的行踪。
但他从未真正离开。
每当有人在绝望中伸出援手,他就在那里;
每当有人在权势前坚持正义,他就在那里;
每当一个孩子把最后一口水递给陌生人,他就在那里。
有人说,他在等一个时代??一个人人都不必被称为“英雄”的时代。
那时,善不再是壮举,而是日常;
宽恕不再是奇迹,而是习惯;
而忆莲,不再象征某个传奇人物,而是象征每一个人心中不肯熄灭的微光。
某年春分,中原某小镇举办“忆莲节”。孩子们在河畔放灯,老人讲述往事,青年宣誓守护良知。
忽然,天空裂开一道缝隙,流星坠落,砸入山林。
人们赶去查看,发现不是陨石,而是一只破碎的水晶骰子,嵌在一棵古树根部。树干内部天然形成一行纹理,宛如墨书:
**这一次,轮到你们走了。**
当晚,许多年轻人收拾行囊,踏上旅途。他们不带兵器,不求名利,只携一碗清水、一片忆莲,走向那些尚未苏醒的土地。
他们自称“行者”,行走于瘟疫之地、战火之域、饥荒之城。他们不做神明,不立碑铭,只做一件事:告诉人们??
“你还走得动吗?”
十年后,一张地图流传天下。上面标记着数百个新兴村落,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村中心必有一口井,井中浮着忆莲花瓣;墙上必刻一句话,内容各异,却都源自同一个声音。
而在地图最边缘,一处无人知晓的山谷中,一间茅屋静静伫立。
屋前坐着一人,白发苍苍,双足裹着破布,身旁放着一只空碗。
他望着远方群山,听着风吹林涛,嘴角微微扬起。
这时,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他肩头,嘴里衔着一片新鲜的忆莲叶。
他接过叶子,轻轻放进碗中。
清水漾起涟漪,倒映出万千星辰,仿佛整条银河都在其中流动。
他闭上眼,低语如风:
“还好,我还走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