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给古人直播武则天登基 > 4050(第22页)

4050(第22页)

不知道韦氏还有没有做其他准备。

【除了秘不发丧,调兵屯京,韦后还让人拟遗诏,令李显最小的儿子李重茂即位,自己知政事,相王李旦辅政。

按理说,韦后想独揽大权,就没必要让李旦辅政,那这就得提另一个人的立场了。

在李显一朝,上官婉儿独当书诏之任,所以这个遗诏得由上官婉儿草拟。

可是,《资治通鉴》又说了,遗诏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一起写的。

所以,上官婉儿应当是太平公主一派的人,而太平公主此时又支持李旦,所以写了李旦辅政一条。】

西汉

吕雉疑惑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

看来韦皇后没拉拢到上官婉儿这支势力啊。

武周

武曌双眼微眯,帝王天生的本能就是势力平衡,她这是听到自己的女官和女儿,在将来一起合作政变了吧。

她看向坐在一起的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心中暗暗猜测两个人的关系好到何种程度。

上官婉儿跟随在女皇陛下身边多年,早就察觉武曌打量的视线,对女皇的心思也能猜测一二。

她不着痕迹地往旁边坐了一下,和太平拉开距离。

太平公主察觉到陛下视线,心里有一瞬慌神,拿起茶杯掩饰的喝了两口。

阿娘不喜欢朝廷官员和自己的子女走得太近,她以前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还好说,现在她变成了潜在的皇位继承人,看来以后要注意一下分寸了。

【果不其然,遗诏写出来后,遭到了韦后一党的反对,取消了李旦的辅政权,只给了李旦太子太师一职。

这下不愿意的就是李旦,最不满的应属李旦野心勃勃的第三子李隆基。

于是他们选择了掀桌子,李隆基找到姑母镇国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史称唐隆政变。

杀守门将,斩关而入,韦后、安乐斩之……昭容斩于旗下。

闭宫门及京城门,捕诸韦亲党……斩其妻首以献……乱兵所杀……诛诸韦于杜曲,襁褓儿无免者。

武氏宗属,诛死流窜殆尽。武三思斫棺暴尸,平其坟墓。】

西汉

“这是一场以政变为名的屠杀!”吕雉面不改色道。

关闭宫门、京城门,大肆搜捕诛杀韦氏,连襁褓中的婴儿也不放过,如果不是心虚,就不会这么干。

难怪会喊出韦氏毒害皇帝的口号,有这个口号,这场政变才正义,就如同当年刘氏诛杀吕氏时,必须说吕氏谋反。

唐中宗时期,镇国公主府

太平公主神思恍惚,如果遗诏是她和婉儿一起拟的,那为何婉儿还是死在了政变中呢?

最不满的应属……李隆基?

太平公主心里念叨着这句话,她低着头,有些不敢看上官婉儿,婉儿的死,会不会也和她有一分关系,或许是她识人不清,引狼入室?

韦皇后刚开始听到自己的死时当场心悸一瞬,一口气憋在胸腔无处发泄,负责禁军的韦氏族人,怎么这么愚蠢呢?

待听到遗诏之事,她看着依然面色冷静的上官婉儿,心中更生气了。

她自己和李显对上官婉儿都不错,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给她的祖父和父亲平反、追赠官职,怎么上官婉儿就不能为她所用呢?

上天真是太可恶了,为何武则天有机会,她就没有机会呢?

如果她的父母兄长都还活着,她就有更亲近的人做后备力量。

如果李显能再多活几年,她就有足够的时间历练,培养自己的亲信。

如果她的儿子李重润没有死,她就有自己的儿子,名正言顺当皇太后临朝摄政。

如果没有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政变,焉知她会不会是下一个武则天,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安乐公主气得眼眶发红,对着太平公主一顿输出,“太平!都怪你,你为什么要和李隆基发动政变。”

心中正在懊恼婉儿之死是否由自己疏忽造成的太平公主抬起头,侄女李裹儿的一脸凶相映入眼中,她深感心累,无语:“……”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