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飞越泡沫时代 > 1570 注定为敌(第2页)

1570 注定为敌(第2页)

“那就出。”他打断她,“如果连真实都不敢展示,那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谈‘真实的力量’?”

两周后,纪录片项目正式启动,命名为《凛的日与夜》。摄制组进驻凛租住的小公寓,镜头记录下她第一次独自搭乘地铁坐过站、第一次尝试煮味噌汤烧焦锅底、第一次在便利店打工被顾客刁难后躲在洗手间哭泣的全过程。

与此同时,新的音乐企划也在悄然推进。

岩桥慎一没有急于推出所谓“市场友好型”单曲,而是召集佐藤浩司和山田健太,启动了一个名为“城市回声”的系列计划??每季度发布一首由普通人真实经历改编的歌曲,演唱者不限于专业艺人,可以是护士、快递员、单亲妈妈,甚至是流浪汉。

第一首选定的故事来自一名东京地铁清洁工。他在凌晨四点工作时,常听到车厢座椅下传来乘客遗落的耳机里传出的歌声。他把这些片段录下来,整理成一份“深夜歌单”,并在网络匿名分享。这份歌单意外走红,被称为“都市孤魂的安眠曲”。

岩桥慎一把这个故事写成歌词,请凛演唱,编曲采用环境采样:地铁报站声、清扫刷刮地声、远处列车进站的轰鸣,交织成一首名为《凌晨四点的旋律》的实验性作品。

歌曲发布当天,配合纪录片片段同步上线。画面中,凛穿着清洁工制服,弯腰擦拭座椅缝隙,耳机里传来某个女孩录音留言:“那天我失恋了,在车上哭了很久。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见,但谢谢你捡到了我的声音。”

评论区再度沦陷。

“原来有人在默默收集我们的碎片。”

“我觉得自己像被温柔地抱了一下。”

“请永远不要停止做这样的事。”

资本的态度开始微妙转变。原本撤资的广告商重新接触,提出想赞助“城市回声”系列。某大型连锁药店主动联系,愿提供旗下店铺作为线下聆听空间,免费供公众收听这些歌曲。

就连唱片协会也改变了立场,秘书长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们曾担心这类作品会助长消极情绪。但现在看来,它们反而成了社会的情绪出口。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健康的文化产品’。”

春天悄然而至。庭院里的积雪融化,露出底下枯黄的草茎。心奈拉着爸爸的手,在院子里种下一株樱花树苗。

“它会长大吗?”她仰头问。

“会的。”岩桥慎一蹲下身,帮她扶正树苗,“只要有人记得浇水。”

明菜站在门廊下看着父女俩,手里抱着刚烤好的曲奇。她忽然想起一件事:“凛下周要去北海道巡演,她说想回去看看母校。”

“嗯,我已经批了行程。”岩桥慎一拍拍手上的土,“她还特意写了封信给当年劝她退学的班主任。”

“老师怎么说?”

“还没回。”他笑了笑,“但她说,不管对方接不接受,这封信她必须写。”

当晚,岩桥慎一翻看《凛的日与夜》最新素材。画面里,凛走进曾经就读的高中礼堂,站在讲台上,面对一群神情拘谨的学生。她没有唱歌,只是平静地说:

“十年前,我在这里被告诉‘你不行’。今天我回来,不是为了证明我行,而是想告诉你们??即使真的不行,也没关系。人生不是比赛,不需要一直冲刺。停下来喘口气,摔一跤,甚至放弃某些东西,都可以。重要的是,别把自己弄丢了。”

台下有学生低头抹泪,也有老师红了眼眶。

岩桥慎一关掉视频,靠进沙发。他感到一种久违的疲惫,却又异常清醒。他知道,这场战役远未结束。虚拟偶像已经开始占据榜单前列,AI作曲技术日趋成熟,各大平台争相推出“情绪算法推荐”,试图用数据精准操控用户的喜怒哀乐。

在这个人人都能被算法预测的时代,他还想做一件看似愚蠢的事??守护不确定的真实。

手机震动。是渡边的消息:

>“NHK想拍一部关于你的专题纪录片,题目暂定《造梦者的手》。他们问你愿不愿意接受采访。”

他盯着屏幕许久,最终回复:

>“可以。但条件是,片子里必须有十分钟空白画面,只放一段未经处理的城市噪音??风吹树叶,孩子嬉闹,老人咳嗽,汽车鸣笛。让他们知道,真正的灵感,从来不在录音棚里。”

发送完毕,他望向窗外。夜色如墨,但城市依旧亮着无数灯火。每一盏灯背后,都有一个未曾讲述的故事,一段不愿示人的伤痕,或是一个仍在挣扎的灵魂。

他打开笔记本,写下新项目的标题:

**《未完成的人》**

下面备注一行小字:

>“献给所有还在路上,还没变成‘应该成为的样子’的你。”

笔尖顿住片刻,他又添了一句:

>“下一个春天,不一定赢,但一定要呼吸。”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