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我还亲率大军助尔等把荆州魏军拖在武关,若不然,陆伯言岂能轻易拿下襄阳?”第1205章
“彼时我们可曾如贵国今日这般,仗着盟约便对襄阳提出非分要求?没有!”
“何也?盖因吾辈深知:盟以义合,利由功取。无汗血之劳,岂有尺寸之惠?未为前驱,安享后利?此非同盟之道,更非邦交之义!”
最终,杯盏被重重放到桌面上,连茶水都溅了出来:
“故而,今日再欲以空言套取南阳实利,于情,寒了我大汉将士之心;于理,悖离了盟友相交之义!此事,断无可议之余地!”
没有拿下许昌汝南之前是这条件,拿下了许昌汝南还想要这条件,那许昌南我岂不是白拿了?
秦博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凭心而论,这么多年来,在与汉国的交往中,吴国确实是得益更多的一方。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此刻想要硬气,又哪来的底气?
总不能说把以往吞下的好处都吐出来?
既然吐不出来,此刻便只能忍着。
更何况,如今是大吴有求于人,而非汉国有求于吴。
任何精巧的外交辞令,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只能艰难地挤出最后一点理由,声音带着近乎哀求的意味:
“君侯。。。。。。君侯所言,固然在理。然。。。。。。然吴汉终究是盟邦,唇齿相依。”
“若荆州因粮荒而生民变,局势动荡,于大汉东南边境的安宁,亦。。。。。。亦非幸事啊。”
“还望君侯念在两国多年交好的份上,垂怜则个。。。。。。”
“这就对?!”冯大司马一拍大腿,“若是诸葛太傅不要这些小聪明,而是以两国交好为由,向大汉借粮救济荆州百姓,难道大汉会置之不顾吗?”
“虽说大汉现在府库存粮也不足,但为了两国交好,只要诸葛太傅诚心求助,大汉就算勒紧裤腰带,也会挤出一部分借给贵国应急。”
秦博被这突如其来的峰回路转弄得一怔,随即巨大的惊喜涌上心头,他几乎是踉跄着起身,便要行大礼:“多谢君侯!君侯大恩,吴国上下。。。。。。"
“且慢!”冯永抬手虚按,止住了他的动作,脸上的神色显得颇为冷静:
“且先不要说谢。我有言在先,我大汉府库亦不宽裕,此乃是勒紧裤腰带相助。”
“即便本侯在陛下面前尽力斡旋,能调拨给贵国的粮秣,想来数目也是必然有限,恐难解荆州燃眉之急。”
话锋一转,这才亮出自己的真正目的:
“所缺的部分,贵国仍需自行筹措。而这筹措之法嘛。。。。。。便着落在你们愿意归还的三成荆州关税上。”
“届时,贵国可凭此关税,在长安交易所内,依市价公平购买所需粮草。”
冯永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南阳之事,暂且不提。但这关税,乃是换取实打实粮食的凭证,一码归一码,秦公以为如何?”
这番话如同冰水浇头,让秦博的激动瞬间冷却。
南阳,没有谈的必要,不用再想了。
关税,你不仅要还,还得用这还回来的钱,再来买我的粮!
秦博屡次往来汉国,是校事府出身,自然对交易所不陌生。
长安交易所每天都会挂牌大宗物资的价格,价格透明。
虽说大汉没人敢在粮价上面兴风作浪,但开春以来,粮价还是一直在涨。
比往年的涨价幅度要大得多。
直到夏粮入库以后,这才勉强遏制了上涨的势头。
也就是说,今年长安交易所的粮价本就因供需而高涨,再用关税去购买,吴国等于被剥了两层皮!
秦博的脸色由红转白,想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都被冯永那平静却深不见底的目光逼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