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在河北一战立下了战功,但还不足让他在冯大司马面前有抗拒的勇气。
反观杜预这个关门弟子,反应则有些激烈。
他脸上的期待瞬间凝固,继而转为惊愕,接着几乎是脱口而出一个短促的:“先生?!”
声音因急切而有些变调。
身体下意识前倾,似乎是想看清老师此刻的表情,又仿佛想问个明白。
去永安?在这个节骨眼上?
为什么不是去雒阳准备灭魏之战?
冯大司马似乎注意到两人的表情,而是回到位置上坐下,喝了一口茶,这才抬头问道:
“怎么?不愿意?”
转头看了一眼王?,见王?认命般地垂首不语,杜预深吸一口气,再转回去面向冯永,脸上已堆满了不甘心的恳求:
“老师!学生非是畏难惧远。。。。。。”
他的语气激动,甚至带着一丝委屈,仿佛被剥夺了至关重要的机会:
“只是。。。。。。如今伪魏内乱,司马氏立足未稳,正是我大汉雷霆东进、克定中原的千古良机!”
“此等灭国之战,关乎国运,学生。。。。。。学生实在不愿错过。”
“恳请老师允准学生留在军中,哪怕为一小卒,亦甘之如饴!待平定中原后,学生愿即刻奔赴永安,绝无怨言!”
冯永端坐案后,目光扫过二人,将他们那点心思看得通透。
他并未动怒,只是轻轻“哼”了一声,声音不大,甚至还带了一丝讥笑:
“不愿错过?甘为一卒?你们以为,灭魏之功,是那么容易挣的?是靠着满腔热血就能抢到手的吗?”
看到自己的弟子脸上满是不服,冯大司马又是悠悠地喝了一口茶,这才重新起身。
走到悬挂的巨幅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洛阳、许昌一带。
“姜伯约坐镇洛阳已久,厉兵秣马,麾下皆是百战精锐,他是陛下亲封的镇南将军,军中宿将,必然是灭魏主将之一。”
大汉的镇东镇南两位将军,是仅居于冯大司马之下的大将。
在军中将士看来,或许镇东将军关索比镇南将军姜维还要厉害一些。
除了冯大司马所赋予给镇东将军的光环,镇东将军的战功,确实也要比镇南将军多一些。
但在知情人眼里,都知道镇东将军有一个天然的缺陷,那就是必须要和冯某人绑定在一起,无法镇守一方。
事实上,镇东将军所有的战功,也都是在冯大司马的带领下取得的。
而姜维不一样。
他从丞相去世后,就一直单独领军作战,一直独自镇守一方。
支援萧关,第一个抵达长安城下,攻破潼关,收复雒阳,收复兖州。。。。。。都是以主将的身份自领一军。
战功不比镇东将军差多少。
姜维在雒阳经营那么久,将来东进灭魏,缺谁也不可能缺了他。
冯大司马手指又划向关中、河北各处:
“你们再看其他各路将军,哪个不是摩拳擦掌,盯着这场不世之功?到时候,必是大军云集,猛将如雨!”
他转过身,直视杜预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