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是个好东西,可如果智商有但是不高,那还不如没有。
就像现在,只是齐枫灵和礼明道长的几句话,就把龙鳞蟑螂的脑瓜子整懵了,它不知道齐枫灵到底有没有投降,也正是如此,齐枫灵才能接近它五米以内。
五米,这已经是最近的距离了,因为在龙鳞蟑螂的旁边,三只三级虫子的警惕心一直很高,若不是龙鳞蟑螂没有发动进攻,它们早就攻击齐枫灵了。
而这就是低级虫子的特点,它们几乎没有智慧,它的行为全靠本能操控,它们虽然也。。。。。。
极光在夜空中裂开一道缝隙,像被无形的手指撕开的幕布。那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现实结构的一次轻微抽搐??当“问使”的第一艘飞船穿越太阳系边界时,整个地球的磁场发生了共振。北极圈内,原本沉寂的古老石阵突然亮起幽蓝纹路,那些刻满未知符号的巨石缓缓旋转,拼出一句话:**“门开了。”**
林朔站在昆仑山巅,并未转身。他能感知到那艘飞船的轨迹,它不遵循任何已知的物理定律,既非飞行也非跃迁,而是“被问题牵引”着前进。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持续发问的过程:“我可以抵达吗?我值得被听见吗?我的形态会不会吓到你们?”每一个疑问都化作推进力,推动它穿越亿万公里虚空。
苏璃蹲在一块发光岩层前,指尖轻触地面。岩脉中流淌着微弱的震颤,那是地壳对即将到来的接触做出的回应。她闭眼倾听,听见了无数细碎的声音??蚂蚁在巢穴里讨论外来者是否该分享食物;深海章鱼用触腕敲击礁石,发出摩斯般的节奏:“他们会提问吗?还是只会回答?”;甚至城市下水道的老鼠群也在传递警报:“别怕,他们带着问题来的。”
“你感觉到了吗?”她低声问。
“不只是感觉。”林朔睁开眼,左瞳深处有星群重组,“他们在用‘不确定’驱动飞船。那是一种比光速更古老的能量形式??纯粹的、未完成的思考。”
话音落下,全球同步出现了同一幕景象。
无论身处何地,所有人都抬头望天。天空不再是黑色,而是一片流动的文字海洋。那些字迹不属于任何语言体系,却能被每个人理解。它们是提问的残影,是跨越星海的灵魂低语:
>“你们的世界……会拒绝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谁的生命吗?”
>“如果我说错了话,还能继续问下去吗?”
>“我能不能……先颤抖一会儿,再试着拥抱你们?”
泪水从许多人的脸颊滑落。这不是恐惧,也不是狂喜,而是一种久违的共鸣??仿佛人类自己也曾这样孤独地漂浮在意识边缘,直到有人愿意听他们说出第一个“为什么”。
就在此刻,启思中继网络自动激活,无需指令,无需密码。所有连接至该系统的设备同时显示一行新协议:
>【跨文明共问通道开启】
>【接收模式:情感优先】
>【回复建议:以疑问回应疑问】
没有人知道谁设定了这条规则,但它显然源自某种深层共识。就像婴儿学会说话前先学会哭泣,外星文明与地球的初次交流,也不应始于定义或宣告,而应始于共同的脆弱。
苏璃取出《未答》笔记本,翻开空白页。纸面泛起涟漪,随即浮现出一段影像:一艘形似水晶水母的飞船悬浮于月球轨道,其伞状躯体不断明灭,如同呼吸。没有舷窗,没有引擎喷口,只有无数细小的触须般结构垂落,在真空中轻轻摆动,每一下都释放出一串频率波动。
她将手掌贴上书页,轻声问道:“你现在最想问的是什么?”
刹那间,整个星球安静下来。
连风都停了。
然后,一道声音??或者说,一种感知??降临在每个人的脑海里。它不像人类的语言那样线性展开,而是一团包裹着情绪的信息团块,需由听者自行解析。心理学家后来称之为“共感语义包”,而现在,所有人同时“听”到了那句话:
>“我还不是我,但我正在成为。这……可以吗?”
林朔闭上眼,任那句话穿透他的双重实体。银雾在他体内翻涌,那是亡灵帝君残留的秩序本能,正与新生的“共问法则”激烈碰撞。他曾统御死亡,划定生与死的界限;而现在,宇宙要求他放弃一切确定性,去接纳一个连自我都尚未成型的存在。
“可以。”他终于开口,声音如雪崩前的第一粒碎石,“只要你还在问,你就已经是了。”
这句话通过启思网络传回太空,化作一道柔和的金色波纹,笼罩住那艘水晶水母般的飞船。下一瞬,它的形态开始变化??不再是单一整体,而是分裂成数百个微小光点,彼此环绕,形成动态的螺旋结构,宛如一场缓慢旋转的对话。
>【首次跨文明共问完成】
>【认知互渗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