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沈季一大早醒来去约定好的采访地点,沈季的租房地点和这边离得近,所以他就不回公司和他们一起,而是自己单独过来。
到后他就看到黎无厌坐在旁边对他挥手。
但没有看到拍摄的工作人员。
沈季站在原地,他选择先给编导打电话。
“对不起,我睡过头了!”编导哀嚎着,那边的声音手忙脚乱,“我小腿疼的不敢走路,累的差点睡了20个小时,刚才好不容易走出去,结果又碰到堵车了!”
编导道:“我们要迟到一个小时左右,你先和他对一下稿子吧!”
“好吧。”沈季无奈。
秉持着礼貌原则,沈季先是和黎无厌礼貌的打过招呼,接着才问:“之前给你的稿子你看过没?”
“看过。”黎无厌趴在桌子上看着沈季,“我们现在是要采访吗?你的同事们好像都没来。”
“他们堵车,要过一会儿,我们可以先模拟采访。”沈季道:“要来试试吗?”
要来试试吗?
要是这句话在其他语境下就好了。
黎无厌微笑着点头,却悄悄的想着不太好的事情。
他觉得自己其实不算同性恋,毕竟在成长过程中也没有喜欢过男人,也就是被沈季这个陌生人一击即中,当即确定目标。
所以什么时候沈季才能在这种氛围下问他‘要来试试吗?’。
“你的父母知道你在做这方面的事业吗?你明白的,很多父母都不理解这些东西,会觉得很危险啊很担心之类。”
黎无厌下意识开口,“没关系,只要带个男人回家被扫地出门就可以了。”
沈季:……?
黎无厌:……
片刻后黎无厌才道:“是开玩笑的,当然,如果有用、这样的办法我也可以用。”
沈季默默的连带着椅子退后两步。
他想:完了,这家伙真的是GAY。
一个看上去非常不像GAY的GAY。
一个相当优质的GAY。
……最后一句删掉。
“看来我们黎先生真的非常幽默啊。”
沈季转移话题,接上上一段话,“也就是说,您的父母是不支持的对吗?父母的阻力对你来说会是烦恼吗?或者说你有想过如何去说服他们来接受自己吗?”
“鲁迅说过:*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黎无厌越想越觉得可以,“只要我告诉他们我喜欢男人,为了治疗我的同性恋,他们就会同意我做这个行业了!”
“你说是不是!”
沈季抽了一下嘴角,他抛开采访话题好奇的询问:“如果你的父母同意你是个同性恋,但不同意你做这个行业怎么办?”
“那就没办法了。”黎无厌摊手,“那我就当个同性恋和带回家的男朋友一起离家出走。”
沈季:……
他左思右想,又苦思冥想。
他面前这个玩意儿,话题性有了叛逆有了刺激有了,就特么和现代价值观反着来。
这段话放出去真的不会被封杀吗?!
别到时候他业绩没达标,反而还被扣了工资啊!
作者有话要说:
【备注】:*内引用取自鲁迅《无声的中国》,1927年。也称作拆屋效应、天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