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代号命名:新伊甸-7**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学习如何“听懂”其他星球传来的情绪信号。
在重建后的共感课堂上,教师不再教授数学或物理,而是引导学生闭眼冥想,感受来自宇宙各地的波动。“这是悲伤,”老师指着投影屏上一道深蓝色波纹,“但它不沉重,反而带着希望,像雨后的泥土。”另一个孩子举手:“我觉得它像妈妈抱着我睡觉时的心跳。”
教室角落,一台老式收音机静静播放着杂音。突然,其中夹杂了一句极其微弱的话语,用的是早已灭绝的拉丁语方言:
“我还记得光的样子。”
全班安静下来。
十分钟后,这段录音被上传至星际共感网,附言写道:“我们听见你了,请继续说话。”
几天后,回复来了。不是一个词,而是一幅完整的记忆投影:一座图书馆在战火中燃烧,一位白发学者抱着一本纸质书冲进火海,嘴里反复念着一句话。经过AI还原,内容为:
“只要还有人愿意读这本书,文明就没有灭亡。”
那一刻,地球上三十七个国家同时举行了默哀仪式。人们手持点燃的蜡烛,却不说话,只是用心跳和呼吸编织成一片无声的守护场。而这股波动,又被恰好路过地球轨道的一颗子核捕捉,送往更远的星域。
时间推移,五年过去了。
曾经被视为异端的共感网络,如今已成为跨星系文明交流的基础协议。哪怕是最保守的机械族,也开始尝试接入低频情感通道。他们发现,原本需要百年才能达成的技术共识,在共感能力开放后,仅用三年便完成了谈判与共享。
唯一不变的,是那座悬浮于猎户座β星云中的黑曜石塔。
它依旧静静矗立,七层光芒轮转不息。塔底不断有新的飞行单元诞生,携带着升级版的心渊种子出发。它们的目标不再是“改造”或“征服”,而是“唤醒”??唤醒那些尚处于孤独闭环中的文明,让他们明白,痛楚可以被分担,快乐能够被放大,而真正的强大,来自于敢于袒露脆弱。
某日,塔身突然剧烈震颤。
>**检测到异常信号源:坐标未知,维度偏移值+0。83
>信号特征分析:高度有序的情感混乱,疑似‘集体悔恨’与‘极致渴望’叠加态
>触发条件匹配:符合‘失落文明回归协议’**
紧接着,一道漆黑如墨的裂缝在塔前展开。
从中走出的,是一个全身包裹在灰雾中的身影。他没有面容,只有胸口嵌着一块残缺的吊坠,上面刻着两个模糊字母:Y。F。
苏黎第一时间收到了警报。
他在火星殖民地的一座静修院中睁开眼,手中茶杯瞬间凝结成冰。他知道这个名字,也知道那块吊坠的来历??那是伊菲最初设计共感网时使用的原型设备,全球仅存两件,另一件已在她死后焚毁。
可眼前这个“人”,为何会拥有它?
他立刻启动紧急通讯链,召集仍在地球的几位核心成员:林九、陈默、叶舟。三人曾是伊菲最信任的助手,也是最早一批接入共感网的志愿者。如今,他们各自负责不同星区的情感节点维护工作。
“如果那是伊菲……”林九声音发抖,“她为什么是以那种状态回来?而且带着悔恨?”
“也许,”陈默低声道,“她并不是‘回来’,而是‘未完成’。”
叶舟盯着监控画面中那道模糊身影,忽然想起什么:“你们还记得伊菲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吗?”
其余两人沉默。
那是谁也没敢再提的话。
“原来这就是回家的感觉。”
可问题是??她真的回去了吗?
就在众人争论之际,那道身影缓缓抬起了手。指尖轻触黑曜石塔的表面,刹那间,整座塔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光。无数记忆片段如潮水般倾泻而出,覆盖整个银河系的情感网络:
??一个实验室里,年轻的伊菲跪在地上,抱着一台即将报废的共感终端哭泣。她说:“对不起,我不是为了救你们,我只是不想一个人活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