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猛然抬头:“传袁崇焕,带上所有证据,随朕去一趟凤阳。”
“陛下要去祖陵?”王承恩惊骇,“那里乃大明龙兴之地,岂能轻动?且归墟会必有埋伏!”
“正因是祖陵,才必须去。”朱由检冷然道,“若他们真敢在那里设阵,那就让朕亲手砸了他们的‘归墟之门’!”
十日后,一支精锐禁军悄然离京,伪装成修缮陵庙的工匠队伍,直奔凤阳。
抵达当日,袁崇焕率队勘察皇陵风水格局,果然发现异常:原本应汇聚于明楼的地气,竟呈螺旋状向外逸散,而在陵园西北角一处废弃祠堂下,探测到强烈震动。
连夜挖掘,竟掘出一条深达八十丈的斜道,通往地下石室。室内中央矗立一座巨大青铜门,门框镶嵌九颗宝石,排列如星宿,门楣刻着八个古篆:
**“天地返虚,万灵归墟。”**
袁崇焕查看四周机关痕迹,沉声道:“此门需以活人精血开启,且必须是‘朱氏血脉’。他们想用陛下或宗室子弟祭祀。”
朱由检冷笑:“可惜朕来了,却不给他们机会。”
他下令将整座石室严密包围,召集钦天监官员布设“破妄七星灯阵”,又请来龙虎山天师派长老主持驱邪仪式。当夜子时,钟鼓齐鸣,火光冲天。
就在法事进行之际,异变陡生!
地面剧烈震颤,青铜门缝隙中渗出黑雾,幻化成无数哀嚎人影,扑向守卫。数名士兵瞬间双眼翻白,持刀砍杀同伴。袁崇焕果断下令放箭,同时掷出特制硫磺弹,黑雾稍退。
此时,徐霞客留在宫中的笔记被紧急送来,其中一页记载:“归墟之门,惧阳刚正气。唯帝王亲书‘镇世’二字,以热血为墨,方可封印。”
朱由检毫不犹豫,咬破手指,在黄绢上写下“镇世”二字,鲜血淋漓。赵九渊将其贴于青铜门中央,刹那间金光爆闪,黑雾惨叫溃散,大地恢复平静。
黎明时分,朱由检站在祖陵高台,望着被炸毁的地道入口,久久不语。
袁崇焕低声问:“陛下,接下来如何?”
“收网。”朱由检淡淡道,“把所有归墟会成员名单公布天下,悬赏缉拿。同时发布《讨邪诏》,昭告万民:所谓‘真主’,不过是妄图颠覆社稷的妖人;所谓‘归虚’,不过是让百姓重回奴役的谎言。”
他又补充一句:“顺便告诉天下读书人??方孝孺若泉下有知,看到自己被邪徒利用,定会怒斥‘此等逆天悖伦之举,岂是我辈所为’!”
数月后,归墟会彻底瓦解。
其首领“守门人”在浙江普陀山被捕,摘下面具后竟是一个年过八旬的老僧,原为建文旧臣后裔,一生执迷复国,最终走火入魔。临刑前,他仰天大笑:“你们赢了,可历史终将重演!”
朱由检亲自批复:“留其遗言,录入《新世鉴》第二卷。让后人知道,偏执比暴政更可怕。”
这一年秋,全国村选全面铺开,百姓参政热情空前高涨。湖南一老农当选乡议长后,竟带着全村修通十年未竟的水渠;广东商人联名上书,请求降低海外贸易税,以利民生。
朱由检站在御花园新建的“民意亭”中,翻阅各地奏报,嘴角微扬。
王承恩笑道:“陛下,如今连街头小儿都唱‘皇上煮粥不搅浑,百姓吃饱好议政’。”
朱由检放下奏本,望向湛蓝天空:“朕不做千古一帝,只愿做个明白皇帝??知道百姓饿不饿,冷不冷,有没有话说出口。”
远处,实学院传来朗朗书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雪花再度飘落,轻轻覆盖在“天镜计划”最后一份竣工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