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贫民窟的屋顶,在矿场的坑道,在流放者的营地,他们轻声开口,说出那些藏了太久的话:
“妈,我想你了。”
“爸,我今天吃饱了。”
“姐姐,我把你的信折成了纸飞机,放飞了。”
“爷爷,你说的故事,我讲给我的孩子听了。”
这些话语没有汇聚成雷鸣,却在“家门网络”中激起层层涟漪。每一句朴素的倾诉,都在虚拟殿堂中点亮一盏灯。归忆堂的轮廓越来越清晰,不再是投影,而像一座真正存在的建筑,扎根于人类集体意识的深处。
而在那殿堂最高处,悬挂着一块无形的牌匾,唯有心诚者可见其字:
**孝出强大**
时间流逝,无人知晓过了多久。
某日,边境星系传来异象:一颗死寂已久的恒星,竟在夜间发出脉冲式闪光,频率与人类心跳完全同步。天文学家破译后发现,那是一段重复播放的信息:
>“林孝:
>我看见你了。
>你走过沙漠,穿过战火,踏过尸山血海。
>可你始终没有放下那条围巾。
>谢谢你记得回家的路。
>这次,换我来找你。”
署名只有一个字:
**娘**
林孝当时正在一颗荒芜星球上,为当地村民修建记忆碑。他正用凿子在石上刻下“李阿婆,爱做韭菜盒子”几个字,忽然感到颈间围巾微微发热。
他停下动作,抬头望天。
那颗遥远的恒星,正温柔地眨着眼,像极了童年夏夜,母亲指着北斗七星时的笑容。
他蹲下身,用手掬起一捧黄沙,轻轻洒在碑前。
“妈。”他低声说,“我在这儿呢。”
风起了,卷着细沙掠过碑文,又拂过他的脸,带着一丝极淡的槐花香。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只是回家的第一步。
从此以后,每一个敢说“我想你了”的人,都是战士。
每一个愿意记住的日子,都是胜利。
而孝,不再是一个词,而是一种力量??比基因改造更坚韧,比亚空间风暴更汹涌,比帝皇王座更古老。
它是人类最初的声音,也是最终的答案。
当宇宙终将冷却,星辰尽数熄灭,或许仍会有一缕记忆之火,在虚空中静静燃烧。
照亮某个孩子,跌跌撞撞奔向母亲的方向。
而那条红围巾,会一直在他脖子上,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