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把暴君揍成恋爱脑后,我连夜跑路 > 第536章 意气风发(第1页)

第536章 意气风发(第1页)

第536章意气风发

前有义民揭竿而起,后有夏邺的前朝私军紧随其后。

这些年,他蛰伏藏势,受拥护前朝的一批官员的庇护,竟于各地分散豢养了十万私军!

大军于各地响应,一路踏平地方官府。

地方官员若积极归顺者,可相安无事;若负隅顽抗者,则格杀勿论。

因而这支前朝大军势头十分迅猛,以燎原之势很快蔓延在大雍的土地上。

朝廷慌忙应对,倒是有武将愿意以身作则前往平叛,只是前朝军队来势汹汹,若没有足够的兵力,则很难与之抗衡。

驻守京郊的总共才不过数万兵力,何况京畿重地的兵力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可轻易调动。

那么只有调动各地方郡驻守的兵力。

各郡通常都设有驻军,便是为了应对急情之际能第一时间集结。

可调遣各郡重兵,需要兵符,既无皇上亲令,又无兵符,便是朝中武将也难以调动。

后还是永安王亲自前往各郡,说服驻军的将军们,眼下皇上生死未明,前朝余孽作乱,局势严峻已刻不容缓,否则恐怕整个大雍都会陷入危难之中。

他以皇室的名义调兵平叛,亲率大军清剿余孽,待他日皇上平安归来,他自会向皇上请罪。所有罪责,将由他一力承担。

各地驻守的将军们闻言,难免动容。

永安王如此有担当,大雍有危,他们又岂能坐以待毙。

诚然,朝中任何一武将,既无法擅自调兵,又承担不起这个责任;可永安王就不一样了。

皇上要是驾崩了,永安王就是大雍仅剩的皇室血脉,是下一任的帝王;皇上要是安全回来了,永安王也是他唯一的亲弟弟,总不能因为调兵平叛而被杀吧。

现在既然永安王肯站出来做这担保,将军们便相继响应,唯有先行平叛,解了大雍危机,再论功过。

各地驻军很快朝永安王这边出发集结。

彼时永安王站在那城楼之上,望着城外如黑潮一般聚集的大军,黑压压一片。

他临风而立,衣角翩翩,依然是一派陌上人如玉的形容,只是却从来没有任何时候能有眼下这么意气风发。

平安站在他身侧,也由衷感受到那种英姿勃发、大展宏图之气概。

他家王爷隐忍多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只要各地驻军到了王爷手上,便如宝剑在手,再出兵去讨伐前朝余孽,一举灭之,便可扬名立威。

等大局已定,即便是皇上活着回来了,又能如何。

何况现如今,皇上被山洪淹没在哪个旮旯里都还不知道呢。

沈知常领兵出发时,留下了一批精锐人手,分散于市井,专门负责监视打探由徐来带领的那批搜寻帝后下落的禁卫军的动向。

一旦禁卫军有任何动静,他们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情报并传于沈知常,如此他才好做下一步的打算。

只不过禁卫军每天早出晚归,到处搜寻,都一无所获。

禁卫军上下无不是身心疲惫,将领们渐渐也消磨了信心和期望,变得十分沮丧,似乎只有徐来不死心,每天照样指挥着禁卫军们各处寻找,一寸地方都不要放过。

好几次,将领们面对徐来都欲言又止。

徐来也不再是往日那个整洁持重的钦天监,他胡子拉碴的,眼里还布满了红血丝,一直以来都没得好生休息过。

他知道他们想说什么,道:“找,继续找,一日未找到帝后,就一日不得罢休。”

夜里他无数次地观星象,他没有看错,帝后之星犹在,只是时而微弱时而平稳。

只有他知道,不管帝后身在何处,定然还活着。

这厢,沈知常行军途中,平安禀道:“徐来带着禁卫军已经找到了裕临江的下游,那下游挨着的城镇,我们的人早就暗中搜寻过没有结果,他又岂能有收获。

“禁卫军似乎都已经没有了继续找下去的意志,只不过被徐来强行安排着继续找,好像就他认为帝后还活着一般。想来也是,他跟着皇上身边这么多年,定是一时无法接受皇上葬身山洪,皇上一死,他就什么都没有了,换我我也不能接受。”

沈知常:“继续派人盯紧他。他的一举一动,都不能避开我们的眼线。”

平安应道:“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