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万历明君 > 第254章 黄河上天人头落地(第9页)

第254章 黄河上天人头落地(第9页)

朱翊钧摇了摇头,将短暂的遐思甩出脑海,说回眼前的正事:“南京部院的情况如何?”

事情千头万绪,处处都不能怠慢。

他可没忘今次南巡的重头戏还留在江南。

顾宪成也不像以往那样喜爱卖弄了,言简意赅地汇报道:“何侍郎接管了南京通政司之后,士林舆论的对抗便转移到了水下。”

“还是集中在南北税赋不公,科举名额不公,度田清户如同南血北输……这些问题上。”

“部院堂官冷眼旁观,属官胥吏推波助澜,商户地主多被鼓动,工人学生频频聚集示威。”

“据说,王家屏王巡抚那边受了很大的影响,新政推进得格外艰难。”

“现如今,明面上是控制住了局面,可底下的暗流却愈发涌动。”

朱翊钧静静听着,面上并没有太多表情。

只有不断摩挲虎口的动作,显出心中并不平静。

顾宪成从袖中掏出两册案卷,继续说道:“这是何侍郎命我呈奏陛下的公文。”

“一卷是南京部院内,有柔克倾向的官员名录。”

“另一卷则是交叉对比了张辅之所供述的抗拒清丈份子名单,单独罗列了重合的官吏。”

“请示陛下如何处置?”

朱翊钧伸手接过两册案卷,大致扫了一眼。

有一定柔克倾向的官吏,和已经犯了柔克错误的官吏,还是要区别对待的。

他想了想,却没立刻做出什么激进批示,只嘱咐道:“官职照旧,先隔绝出新政工作外,等武功山会后再说。”

顾宪成闻言倒也松了一口气,连忙应声。

说罢这事,他迟疑片刻,再度开口道:“陛下,何侍郎对鼓动百姓的流言颇为在意,曾与微臣商议过,我等都以为,光是查封报邸,清退有柔克倾向的主官,恐怕都只是扬汤止沸。”

你明对于形成规模的产业,掌控力都很有限,更别提这种根植于士林的高端产业了。

朱翊钧闻言也不弯绕,径直问道:“顾卿,你是无锡人士,可有赐教?”

东林党虽然普遍喜欢空谈道德,走了错路,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士人是真具有家国情怀的。

所以经过改造的顾宪成的视角,很有参考价值。

顾宪成见皇帝这般客气,也是受宠若惊,慌忙回道:“臣微末才学,愧不敢当。”

“臣的浅薄想法是,士林总有风议,我等不去发声,必然被外道流言裹挟。”

“与其任由彼辈四处点火,不如我等登高一呼,拨正视听!”

朱翊钧闻言,忍不住笑了笑。

不愧是东林党的党魁,在舆论方面的敏感性确实毋庸置疑。

他点了点头:“继续说。”

顾宪成接上一口气,娓娓道来:“臣以为,应当对南北纷争,溯本追源。”

“要知道,自永嘉南渡以后,南北之争才逐渐成的显学。”

“可三代以降,天下主流,本就是从东西之争。”

“周灭商后,便是以陕为界,东西分治——其在成王时,召王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

“无论是先秦与山东诸国的对峙,还是此后的楚汉逐鹿,都延续了东西对立的格局,楚河汉界,尽显神髓……”

听到这里,朱翊钧突然抬手打断。

“停停停。”

顾宪成茫然抬头,不知所措。

朱翊钧揉着眉心:“卿的意思是,要在报纸上,从三代溯源到永嘉南渡。”

“说明地域对立,是如何从地理层面,变成政治、文化层面的由来与演变,旨在消解南北对立的情绪根基,转而进入国家治理上的理智探讨?”

顾宪成如觅知音,连连颔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