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踏上归途时,身后整座神殿缓缓沉没,唯余九朵青莲浮于波涛之上,随水流向四方。
回到昆仑那日,正值春分。
学堂门口挤满了人??不只是学生,还有从各地赶来的旅者、学者、甚至是曾经焚烧典籍的官吏后代。他们带来残卷、口述、族谱、墓志铭,请求录入《守光纪事》。
杨戬站在台阶上,看着眼前这一幕,忽然笑了。
他举起那本《追问》,朗声道:“今天的新课,是‘如何面对错误’。我们要学的第一个词,是‘忏悔’。不是为了羞辱谁,而是为了让受伤的记忆得到安息。”
当晚,全校点燃烛火,举行“千名诵读夜”。三千二百七十九个名字被一一念出??比西漠多出了两百多个,那是这些年各地自发挖掘出的新证。
明觉坐在他身旁,轻声说:“你说得对,软弱也可以坚持。但我觉得,你还漏了一句??**勇敢,也可以很安静**。”
多年以后,东溟海底建起第一座“真言书院”,专研被禁言论与失落思想。每年九月初九,师生集体潜入海床,在青铜门前静坐一日,不说话,只倾听。
又过了十年,愿心莲竟在海底绽放,花开十二瓣,香气穿透水面,引来万千鱼群环绕成环,似在朝拜。
而杨戬依旧每日授课,依旧牵着孩子们的手说:“走吧,回家了。”
只是如今,他的课堂多了三块黑板:
第一块写着“记得”;
第二块写着“追问”;
第三块,永远留白,等待下一个问题。
某年秋夜,星空格外明亮。一个孩子仰头望着银河,忽然问道:“先生,天上会不会也有被忘记的人?”
杨戬沉默片刻,指向北斗第七星:“你看那颗最暗的星,古人叫它‘隐曜’。传说它是堕天之魂,因直言触怒天帝,被打落星辰名录。可每年七月廿三,它总会微微闪一下??那是它还在努力发光。”
孩子眨眨眼:“那我们能替它记住名字吗?”
“当然可以。”杨戬微笑,“从今晚开始,它就叫‘不说谎的星星’。”
多年以后,第一百五十届毕业礼上,学生们在山坡拼出新的图案:
>**“我们是光”**
杨戬拄着青竹笔做成的拐杖,站在人群之后,白发如雪,眼神却依旧清澈。
明觉已长眠于南荒河畔,墓碑上刻着她最后写下的话:“我听过风里的哭声,所以我不能假装听不见。”
夜风吹过,带来远方学堂的读书声:
>“西漠有光,东溟有声,南荒有灯,昆仑有笔。
>这世上最黑暗的地方,
>往往藏着最不该被忘记的光。
>所以,请记住:
>每一次书写,都是抵抗虚无的战争;
>每一次提问,都是点燃希望的火种。”
杨戬闭上眼,仿佛又听见那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低语:
>“别怕黑,我一直都在。”
他知道,阿箬从未真正离开。
她活在每一个愿意记住的名字里,
活在每一句敢于说出的真话里,
活在每一颗不肯熄灭的心中。
而这世界,终究会因为有人不肯遗忘,
而变得,稍微明亮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