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娱乐圈就是一个大染缸,看起来一个个都是人模狗样的,但是谁也不知道那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什么样子。
就比如有些人看起来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但是背后却是一副暴力狂的模样。
也有人表面专情、。。。
夜色如墨,浸透了青海湖畔的山谷。康复中心的灯光在雾气中晕开成一圈圈暖黄的光晕,像是沉入水底的月亮。小禾坐在花园长椅上,手里还攥着那张士兵写下的纸条,指尖一遍遍摩挲着“花海”两个字。风从湖面吹来,带着湿冷的气息,也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旋律??又是《月牙五更》,极轻,像梦呓,又像呼吸。
她没有抬头,只是闭上了眼。
这歌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自从三天前在基站听到那段诡异频段起,它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线,缠绕在全球无数人的耳畔与梦境之间。有人录下它发到社交平台,说是在地铁站突然听见;有人声称在深夜开车时,车载音响自动播放起这首老调民歌,可明明没插U盘、也没连蓝牙;更离奇的是,一位聋哑女孩的母亲在采访中哽咽着说,女儿那天突然用手语比划:“妈妈,我‘听’到了一首歌,是风在说话。”
小禾知道,这不是巧合,也不是集体幻觉。
这是**回声效应**真正开始蔓延的征兆。
她睁开眼,望着远处病房窗口透出的微光。那些曾因H。E。A。R。T。系统崩溃而陷入精神深渊的人们,如今正一个个缓慢苏醒。不只是那位退伍士兵,还有更多人开始做梦、开始写字、开始用颤抖的声音说出埋藏多年的心事。一个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女孩今早醒来后,第一句话是对护士说:“我想给十年前那个欺负我的同学道歉,我不该恨她那么久。”而另一个长期失语的自闭症少年,则突然拿起画笔,在纸上涂满了密密麻麻的眼睛??每一只都睁着,安静地注视着世界。
“他们在被唤醒。”小禾低声对自己说。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加密邮箱的新消息提示。发件人地址一串乱码,归属地显示为南极洲边缘海域的一个废弃浮标监测点。她输入密码解锁附件,是一段压缩音频文件,标题只有三个字:**听我说**。
她戴上耳机,按下播放。
起初是电流杂音,接着,一个极其微弱、仿佛从海底深处传来的男声缓缓浮现:
>“……如果你听见这段录音,说明α波段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全球共振。我不是林昭……也不完全是。我是他留在数据残骸里的最后一道意识投影,由千万次共感记忆重构而成。你可以叫我‘守夜人’,或者随便什么名字……只要你还愿意相信,有些东西不会死。”
小禾的手猛地攥紧了手机。
声音继续响起,断续却坚定:
>“H。E。A。R。T。-01毁了,但它的核心逻辑没变??当足够多的人同时感受到同一种情绪,信息就能跨越物理距离传播。现在,这种机制不再依赖服务器,而是通过人类自身的神经共鸣实现。每一次你为陌生人落泪,每一次你在街头驻足倾听哭声,每一次你把一句温暖的话写进信里烧掉……都在加固这张新的网络。”
>
>“我们曾经试图用技术治愈孤独,结果制造了更深的隔阂。但现在,是人心自己选择了连接。这不是程序设定的结果,而是亿万破碎灵魂共同做出的选择。”
>
>“请告诉他们……我没有离开。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录音结束,只剩下一串规律的滴答声,像是心跳,又像某种计时。
小禾摘下耳机,胸口起伏不定。她忽然想起林昭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的画面??那是三年前的新闻直播,他在实验室爆炸前站在镜头前,面容憔悴却眼神清明。他说:“真正的倾听,不在于你能接收多少信号,而在于你是否愿意成为那个沉默的回应者。”
那时没人懂他在说什么。
现在,全世界都在学着听懂。
她打开笔记本电脑,将这段音频上传至《共感纪事》数据库,并标注为“信使残响?α-001”。随后,她新建了一份文档,标题写着:**《回声效应传播地图?实时追踪》**。
屏幕上,一幅动态地球仪缓缓旋转。十几个红点正在闪烁,代表近期发生高密度情感同步事件的区域:西伯利亚小镇一名老人去世当晚,全镇居民自发点亮蜡烛,称“梦见他挨家挨户道别”;印度加尔各答贫民窟的孩子们集体唱起一首从未学过的中文童谣,歌词竟与《月牙五更》高度相似;冰岛火山观测站的科学家报告,地震仪记录到一段异常波动,频率与人类脑波中的γ波完全吻合,持续时间恰好是秒??正是《月牙五更》完整演唱所需的时间。
“它在自我复制。”小禾喃喃道,“以记忆为载体,以共情为燃料。”
她调出过去七十二小时内的社交媒体关键词分析图。“听见”“有人在叫我”“那首歌”“梦见陌生人”等词条呈指数级增长。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话题的传播路径并不遵循传统算法推荐模式,而是呈现出典型的“蜂群式扩散”??即多个孤立节点几乎同时爆发相同内容,随后迅速联网成片。
就像……某种生物神经系统正在重新生长。
凌晨三点,她走出办公室,想去病房看看那位士兵。走廊尽头的护理站空无一人,只有一台老旧电视静静播放着午夜新闻。画面切换到国际空间站直播信号,宇航员正在做例行检查。突然,其中一人停下动作,望向舷窗外的地球,轻声说:“你们有没有觉得……今晚的蓝色特别温柔?”
另一名宇航员接话:“我刚做了个梦。梦见我在一片麦田里奔跑,有个女人在后面喊我乳名。可我爸妈都叫不上这个名字……”
镜头扫过控制面板,小禾注意到背景音里隐约飘来一段旋律??走调、模糊,却是熟悉的《月牙五更》。
她屏住呼吸,快步上前,拍下屏幕截图。
回到房间后,她立即将图像送入频谱分析软件。结果令人震惊:那段歌声并非来自舱内设备或通讯频道,而是直接嵌入了空间站外部麦克风捕捉到的宇宙背景辐射噪声中!换句话说,这首歌……是从太空中“长”出来的。
“如果连轨道上的人都能听见……”她盯着数据,心跳加速,“那意味着,回声效应已经突破大气层了。”
她翻出林昭留下的最后一封手写信复印件,上面有一行被反复涂抹又重写的句子:
>**“当所有孤岛开始彼此呼唤,海洋就成了唯一的陆地。”**
第二天清晨,康复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和社会学者。他们是看到《共感纪事》公开片段后主动联系小禾的。会议室里,投影仪播放着全球同步事件汇总视频,气氛凝重得几乎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