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墨听到叫自己的名字后,忙从人群中出来,跪在了最前面。回道:
“臣吏部尚书苏墨接旨。”
王公公读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吏部尚书苏墨,为官二十三载,政绩斐然,才德兼备,为朝廷栋梁之才,着即日起,任中书门下参知政事一职,钦此。)
王公公读完,在场所有大臣都抬起了头,满眼震惊的看着大殿上的帝王。
大家不敢置信刚刚被联名弹劾的苏墨,皇上不但不惩罚,反而给他升官。
而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可比副相,是手握大权的职位。先皇在位时这个职位都是空缺的。
皇上竟然在当朝有宰相的情况下,设参知政事。
苏墨也没想到皇上直接升了他的官职,知道这是一个是烫手山芋,但也无法拒绝,便拜谢道:“臣谢皇上浓恩。”
“都起来吧。”顾瑶抬手。
百官们于是都站了起来,但一个个心里都好像压着千斤重的石头。
顾瑶看接着说道:“苏墨,朕命你即日起召集人手成立一个改革吏治的小组,成员为十人,你自己从百官中挑选出合适的官员,与你一起承担起这份大任。朕要在七日后后看到初步的的计划。”
“臣领旨!”
苏墨跪着接下了圣旨。
“皇上……”
圣旨已下,大局已定。
下面有的官员开始紧张起来,大多是一些没有实际差事的散官们。想着有可能被罢免官职,如热锅上的蚂蚁。
顾瑶懒得搭理他们,直接退朝了。
丞相,救救我们
下朝后,官员们一部分各回各的衙门里当差,有的没有差事的直接回家。
但今日,有三十四位官员在下了朝后,没有去衙门,也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城东相府。
浩浩荡荡二十多辆马车停在了相府门口。
青天白日,相府却大门紧闭。
出来见客的,只有家里的一位小厮。
“我家大人病了,不能见你们,各位大人都请回吧。”小厮恭敬地行了个礼。也不知道怎么着,今日家里来了这么多朝廷官员,个个还穿着官服,好像是刚下了早朝过来的。
“丞相……”
官员们并没有离开,而是扑腾一片跪到相府门口,三十多个人,不论官职大小,全部跪着。
“丞相,您救救我们,救救朝廷啊!”有一位官员在门口大喊着说道。
相府看门的小厮第一次见到这等场面,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跑进去告知自家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