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今日若是被他们逼得下了罪己诏,他日这些家伙便会得寸进尺,逼她妥协,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顾瑶说完,跪着的官员不敢再接话了,就连被摘了官帽的吴国公也闭上了嘴巴。
他们敢来逼宫,但却不敢在帝王勃然大怒时火上浇油,要不,自己的官职都保不住了。
清退了一众逼宫的臣子,顾瑶回到了南书房。
而丞相李璟和参知政事苏墨则回到了承光殿。
两人还在商议要派去灾区的官员名单。
“丞相,皇上心情不好,咱们不能再逆了皇上的意思呀。”苏墨看着眼前年长自己十岁的丞相。
论为官之道,自己是不如丞相的,论处世之道,自己也不如丞相圆滑。
这些日子共事,他从对方身上学到了许多。
“是啊,咱们这皇上把百姓看得最重,如今西南遭此大难,皇上心里定比谁都难受。吴国公他们这等行为实在是愚不可及啊。”丞相李璟回道。
他历经三朝,每一位帝王的性格和治国理念都不一样,如今这位女皇上,看着年幼好欺,实际满身抱负,城府极深,行为处事让人捉摸不透。
“其实说到罪己诏也不是不能下,古往今来,一些帝王在遇到民间遭遇天灾时,有的也下罪己诏。”苏墨说道。
丞相听到同僚说这话,却摇了摇头,回道:“什么罪己诏,不过是一些君主想借此收拢人心罢了。没有银钱,没有粮食支援,帝王下罪己诏不过是口头上的安慰。天灾后,灾民无数,只有迅速将银钱和粮食运到灾区才是正事。再说,咱们这皇上也没什么对不起百姓的。”
苏墨叹息了一声。
当下之际,确实是朝廷最困难的时候,国库空虚,天降大难,朝廷上下不能团结一心,反而是各有各的小团体。
“好啦,苏老弟,咱不聊这些了,赶紧将名单列出来,交给皇上吧。”李璟此刻也很担忧灾区受难的百姓。身为丞相,在这样国家大难之际,当想尽办法出谋划策,救百姓于危难之间才对。
只是如今,本该他做的事,皇上都替他做了。
灾情处置方案
三日后,金陵城。
随着各个街道都张贴了灾情的告示,百姓们都已知道西南发生特大地震一事。
一些百姓自发的前往官府在每个街道设置的登记点,去捐善银。
他们有的捐个十几二十文钱,有的捐一两百文钱。
负责登记的是有朝廷的官员,还有衙门的衙役。
到了中午,天气暖和一些时,队伍甚至排了几十米远。
人群中,大多数人穿的是粗布衣裳,却也有一些穿着绫罗绸缎的士族官绅,还有不少当地的商人。
朝廷规定了,官绅、士族、商贾、富农都需捐银,不过对捐银数额没有规定。
于是乎,有的人捐了一二两银子表示一下便是了,但也有的拿出几千两银子。
登记的官员一边登记一边报数:
“王善王大人捐银二百两。”
“谢钊谢大人捐银一百五十两。”
随着衙役开始报数,下头的一些商贾贵族开始掂量自己捐的数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