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主考官于长林递到了另外一本答卷给眼前的帝王,他翻到其中一篇文章,道:“皇上,您看看这篇。”
顾瑶接过,目光转移到了这篇文章上。一看,这文章上面不仅画了三个圈,写了取字,还用朱笔画了个三角形图案。
“这是什么意思?”顾瑶指了指这个三角形。
“回皇上,画这个图案表示录取为一甲进士。”
“噢……”
顾瑶明白了。她于是认真看了看这篇文章。一看还真是写得好。全文文辞简练,平易晓畅,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文思精深,论据有力。关键是不像其他文章大长篇,这篇好像还不到一千字。
“皇上再看看这篇……”于长林又将另外一本答卷递给了皇上。
顾瑶看完,发现这古代的学子还真是文采斐然,一个个的都能写出那种能上教科书的文章。
“好啊,果然如大学士所说,这一次确实有不少人才。你也不用局限于固定的录取人数,若这一批学子真是人才济济,多录取一些也没关系。”顾瑶笑道。
于长林皇上这么说,当即笑开了花,回道:“臣遵旨。”
春闱放榜
元祐二年三月十六。
这一日金陵城热闹极了。
天才刚刚亮,距离礼部衙门不到一里的文经楼外就来了不少人。
到了辰时一刻,已经有上百人来到了这里。
他们多是参加了本次会试的举子或者他们的家人,还有的是金陵城来凑热闹的百姓,也有的是一些商贾巨富,等着来这里抢女婿的。
此时文经楼旁的南墙上已经张贴了榜单。张榜墙为独建长墙,别筑一堵,高丈余,上面一共张贴了三十八张榜单。
每一张榜单上都写了十个名字,名字下面是对应考生的籍贯,祖上三代的信息等等。
大家很快都看到榜首的名字,一甲承,建州普阳人,年二十八岁,。
看到这个岁数,下面等着挑女婿的富商马上放弃了这位高中榜首的进士,因为这个年龄肯定已经娶妻生子了。
随后是一甲第二名,林祁,眉州人,年二十二岁。
人群中,学子们都在焦急地找自己的名字,只有看热闹的和找女婿的是从第一张榜单看起。
到了辰时三刻,越来越多看榜的百姓们过来了,南墙外几乎挤满了人。
而在这时有一辆马车停在了距离这里两三百米的路口。
马车里下来的是苏府的大娘子刘芸,带着家里的两个丫鬟一起去了文经楼。
刘大娘子一边走,一边小声念道:“今日一定要选个最好的。”
“必须挑个最好的。”
“大娘子,您怎么比三年前还激动啊。”一旁苏府的女使百香看大娘子念念有词的,忍不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