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好像也并没有掌握这种高清晰度的实时图传的能力啊。
不!应该说美国连这种高清晰画面成像技术都没有掌握!
就在钱学森内心掀起惊涛骇浪的时候,那个如同大号窜天猴的107火箭轰然一声击中标靶。
如同重炮一样的威力瞬间将整个标靶毁坏的一干二净。
李锐摇摇头:“三枚火箭,只有一枚算是正中目标的,我们的精度还差得远啊。”
“钱学森同志,您怎么看?”李锐把视线转移到钱学森那边。
钱学森一脸茫然,他看了看李锐手上的手机,又看了看掩体外那个简陋农具式的发射架,还有画面里已经被击毁的标靶。
钱学森有些茫然,我是谁?
我在哪?我要干什么?今年是1950年吗?为什么我感觉不太对劲,谁能给我一杯咖啡?!
107制导火箭完全颠覆了钱学森对现有导弹体系的认知。
在他的构想中未来的导弹肯定是有小体积的,包括飞机使用的空空导弹,对海军使用的对舰导弹等等。
但那只是藏在他头脑中的一些未来的构想罢了。
现如今的导弹还是脱胎于德国的V2,都是大体积导弹。
因为在电子元件没有取得突飞猛进之前,缩小导弹体积是一件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107火箭的体积很小,比一枚120毫米口径的火炮炮弹还要小。
在这种情况下要塞入制导系统简直是不可能的。
钱学森觉得今天肯定有什么地方出错的。
一直到他有些晕乎乎的跟着李锐回到了曙光厂破晓基地。
经过重重哨卡,当钱学森来到这座北平戒备最森严的基地时,他的心也跟着激动了起来。
当他看见曙光厂里那台五轴加工中心时,钱学森的双眼不可置信的瞪得滚圆。
而当他看见上百台来自未来的电脑时,他更是久久不能言语的失声。
在陆光达为他演示了一些测算力学和构建三维模型的软件之后,钱学森沉默了许久,然后才开口道:“我一直都认为我们中国人从来都不比谁笨。”
“美国人、苏联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一样可以做到。我们只是受限于我们的近代的落后,工业化的迟滞。”
“李主任谢谢你证明了我的猜想。我们中国人一样可以做到工业化,可以做到民富国强。一样可以靠我们自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道这里钱学森想起了自己之前看过的广州,又想起了从前的旧中国。
他双目含泪紧紧的握着李锐的手:“我能来这里工作吗?我会遵守一切的保密协议。”
“你将会失去你曾经所有的荣誉,你的名字可能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时空也许不会再有大名鼎鼎的钱学森了。”
“没关系,我愿意!”钱学森和其他回国的科学家们都被安排好了各自的去处。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他们就是新中国最重要的一批人才。
钱学森的妻子蒋英被聘入音乐学院教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因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对外需要大量输出各种文艺作品。
其中有一部分可以让李锐从未来弄来,但是有一部分还是要本土原创。
只不过李锐从未来找来了更先进的音乐理念和拍摄手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