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顾丛嘉自己写字真的很丑,他不能接受,于是,就来找昭武帝了。
昭武帝手把手教他写“天”字,刚写了一遍,昭武帝放下笔给他揉揉手顺便给他讲了这个故事,再怎么样,顾丛嘉年岁也还小,中间休息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问他从中学到了什么,显然,顾丛嘉的学到的东西很令昭武帝高兴和骄傲。
然后,中途讲故事学习完毕,继续写“天”字。
昭武帝将顾丛嘉抱在怀里,大手握着小手教他写字,殿内温情流淌。
外面风雨大作,此时,南街断头台,雨水冲刷着血迹,但过多的血迹反倒将雨水都染了些红色。
虽然今日天气并不好,但看的人并不少,臭鸡蛋,臭菜叶子往犯人身上扔去。
“呸。”
“贪墨军需的人就该死!”
面对周围百姓的唾弃,章道源闭了闭眼,浑身发抖,十年寒窗苦读,五年等候,被授官,全家过上好日子,到现在……一幕幕在他眼前闪过,最后,全都成了虚无。
周围有见证这一幕的寒门子弟,他撑着伞,眼底沉静,伴着雨水,一步一步踏出。
花夫子看着这一幕,无限唏嘘,一步踏错,谁也救不了。
然后,下定决心好好教育教育学生们,毕竟,明正书院的寒门子弟是最多的。
旁边,一个率先走掉的人吸引了他的视线,但雨势太大,遮挡了视线,所以花夫子也不确定是不是就是那个人。
他皱了皱眉头,也走了。
朝中因军需案,也因陛下迟迟没给他们在皇宫安插眼线的处置,很是安静了一段时间。
但也没安静多久,毕竟,户部左侍郎,恩科的主考官,这些职位都空缺着。
一堆人吵得热火朝天。
首先就是户部左侍郎,这个职位,除了陈王不争,康王没办法争,其他人都铆足了劲。
最终,雍王因为自身发力,吏部尚书帮忙说话,且外公徐衡十几年封疆大吏,劳苦功高,高升为户部左侍郎很是说得过去,而击败了赵王他们拿到户部左侍郎的位置。
也是这场争抢,让人敏锐的察觉到了什么。
苏丞相嘴角上扬,这还是他在军需案之后头一次这么高兴。
“舅舅?”
康王有些不解,雍王拿到户部左侍郎的位置对于他们难道是什么天大的大好事吗?为什么这么高兴?
“程觉被陛下安排接手那些中层官员的工作,最近眼底的青黑比鬼都重。”
“就这样,他还出力帮雍王抢户部左侍郎的位置,你想到了什么?”
第44章六子夺嫡(24)不一定失败……
康王没那么敏锐的眼光,但他也不笨,经苏丞相这么一点拨,脱口而出:“顾砚和顾墨达成了什么协议。”
康王想了想,继续说,“而且,此次的科举主考官顾墨有很大可能性没办法竞争。”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何况程尚书年龄也不小了,他最近接收那些人的工作忙到飞起,还要帮顾砚,那肯定不是因为好心。
说到底,诸位皇子彼此皆为对手。
以此推测,那就是顾墨和顾砚达成了什么协议,想到朝中那么多空缺的官职,康王心里有数。
再者,吏部尚书现在的精力大部分都在处理朝廷有那么多空缺官职的遗留工作,还分出了一部分精力帮顾砚抢这个户部左侍郎之位。
那他肯定没多少精力再抢科举主考官的位置了,他动不了,那顾墨也就动不了。
所以,此次科举的主考官,顾墨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是争不了的。
想通这些,康王的脸上也带上了笑容,军需案一局,让陈王占据了些许优势,可那又怎么样,现在的科举主考官,陈王没办法插手。
周朝科举,科举的主考官的人默认对此届学子有师生之谊,也就是,只要康王自己的人坐上了科举主考官的位置,那么他拉拢这些学子就有天然的优势。
这是一条拉拢学子的捷径,且光明正大。
昭武帝不会容忍亲王去四处结交未来的官员,他们也不敢如此行事,一不小心结党营私的罪名就扣脑门子上了。
毕竟,竞争对手可都不是省油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