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臣妻惑主类别历史架空作者 彭三山 > 第39章(第2页)

第39章(第2页)

那人去了一阵,回来后却兴奋异常,“夫人,郎君,今日陛下率大军回京了!”

第43章

延熙十五年,柔然寇边,南及于武川,帝亲讨之,步骑十万,越大碛至鹿浑海。

柔然闻军至,溃散不止,豆仑负伤奔逃,西走数千里。以穷寇远遁,不可追,乃止。

史书上薄薄两句话轻而易举地掠过波澜动荡的时日。

这是对皇帝而言极为重要的一战,此一战证明了他亲政的本事,朝臣不再将他视为太后羽翼下的木偶。

自京中到六镇,他远离宫城,却反而更能体会到皇帝的身份意味着什么。

宫中规矩多,他能见到的无非就是太后、朝臣和宫人,如此按部就班十数年。然而此次出征,一路走来他见过生民百态,万人瞩目。

战场瞬息万变,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大军动向,乃至于这场仗最后的走向,这和他在奏折上看到的冷冰冰的几句话全然不一样,让他心里激荡起伏,难以平静。

元颐和陆睿提心吊胆地看着陛下举止,生怕他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把自己交代在这里,所幸他自己有分寸。

此二人资历老,经验足,皇帝知道他们心里并不服气自己,尽管他们口口声声称陛下。

直到他戎服持刀,御马而出,在大军中杀了个来回,他们看他的眼神才真正有所转变。

那是微妙的服从和惧怕,掩藏在诚惶诚恐的敬意之后。他很熟悉这样的目光,朝臣就是这样看着太后的。

这一切都转变于皇帝率军从鹿浑海汗帐回来后。

陛下亲征,率大军平定柔然的消息在几天之内像插翅一样传遍了整个六镇。

这里的军民战后还要重铸城防,譬如重修城墙,施粮施药等琐事,城中一时间热闹不停,街头巷尾都议论着陛下的事迹。

皇帝微服出来时不断的听到这些话,很是满意。一夜之间,皇帝的权威就笼罩在武川上方,在此之前他们或许根本不知皇帝是谁,尽管他的诏书年年到达这里。

粗粗待了几日,又巡幸了稍近的怀朔镇,皇帝便考虑回京了。

十万大军留在这里,多一日就有一日的粮草,早几天回原籍也能节省些口粮,再者,这么多人留在这里容易生乱。大战之后有大灾,当务之急便是要尽快将人带走。

从柔然俘获的俘虏在六镇置为镇民屯田,或为奴为婢。卫军缴获的战利品中,约莫十万牛羊马匹,柔然驻地的诸多金银宝物也被充作奖赏。

诸事已定,三万宿卫军拱卫着前方华盖宝顶的车马浩浩荡荡回京了。在帷幕之下,车架座上,就是带领着他们北伐胜利的陛下。

皇帝车架周围,抱巍一直驰马跟随,谨防陛下有吩咐。

如今正是隆冬,北地辽阔萧瑟,遍地黄土,从车窗外看出去了无生趣。

但这里正是暂做修整的好地方,背靠缓坡,有小河穿过,背风迎阳,极目所至可一览无余。

再过一日就能到京城了,将士们无不欢欣,脸上俱是难以掩饰的喜悦。

在战场上死里逃生,又可因战功封赏,还即将回到京城家中,而这些喜上加喜都来自于带着他们打赢了柔然的陛下!那高高在上的天子亲下战场,与他们并肩作战。

众人停歇饮食之时,皇帝走下车驾,在军中走过一圈,依次慰劳军士,许多小兵平日里无人无津,当下乍一见到陛下亲自征询,嘴里的炊饼都顾不上吃了,激动得满脸通红,恨不得发誓要为陛下出生入死。

皇帝只是温和地笑笑:“汝等出生入死不是为我,是为拼死挣活,是为护卫父母亲人安康,是佑我卫安宁,此之谓精忠报国。”

一时间,将士们动容不已,营帐中许多人抽泣不止。代城与六镇相距不远,宿卫军大多出身京城附近,许多人中亦有亲眷住在北部六镇。

柔然侵袭是卫国大患,多年前甚至到达过京城脚下,死于柔然铁蹄之下的卫民数不胜数,诸人听到这里无不伤心慨叹。

此时不知有谁吹起了胡笳,凄美哀婉之声悠悠地传遍整个营帐。

皇帝慢慢走出营帐,看着前方的一片平野,忽然问起:“从前大军经过这里也是歇在此处吗?”

元颐回道:“陛下,通常都是选在此处一般的平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