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上,家属院里,学校里……到处都是议论的声音,有兴奋的,有担心的,有乐见其成的,我抵触的……一百种人就有一百种声音。
亚宁知道这段历史,真正听到的时候还是很兴奋,这是国家崛起的开始,自此以后,一步一步走向国际,向世界展示大国的力量。
“嫂子,这是这次货物的分红和本金,你拿好。”
听到消息的发布,卫立国兴奋的拎着酒菜找周自强喝一杯,他要开始准备了。
看着桌子上高高的三摞钱,很冲击视觉。现在最大的面值是十元的,这三摞子代表的是三万,想想,得多高啊!
“怎么这么多?”
“电子产品利大,要不怎么这么多人闹着风险做买卖。”
“你不是还有整车队吗,放你那得了呗。”
如果卫立国还需要资金,亚宁愿意投资的,这样就不用担心钱不够花了。至于赔不赔的事,基本不担心,只要不作死,赔的几率太小了。
“嫂子,现在对内改革,主要针对农村的,先不急,而且部队要七八月才能往外淘汰旧车,到时候我再问你拿就是了。”
“那行,到时候做个具体说明,不能让我们拿这么多,亲兄弟明算账,省的以后生分,为了钱,不值得。”
“知道了,到时候找专业人士给弄,正规着来。”
正事说完了,亚宁就撤了,让他俩自己喝去。
马上要放假了,之前给爸妈他们一人邮寄了一件面包服,回信说很喜欢。建军也不知道分哪了,还没有消息,挺担心的。
好在,衣服都卖完了,马上期末考试了,也要放假了,就喜欢寒暑假,放松。
第128章过年
忙碌的日子,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新年了。
这几年因为一些原因,过年也没怎么置办年货,就是吃点好吃的,简单的过一下。今年一切都变好了,可以好好准备一下了。
过大年吃饺子。
吃完早饭,亚宁就开始忙活起来。周自强去请师父和哑伯了,康康在给家人准备礼物,爷爷在写对联,奶奶在剪窗花。
年前,亚宁给全家都做了新衣服,爷爷和师傅,哑伯,自强的是中山装,奶奶做的是简单款的旗袍,亚宁自己做的是列宁装,最可爱的是康康,他的是一套红色的唐装。
衣服找的是附近的老裁缝,手艺不错,是奶奶他们以前就光顾的老手艺人。衣服有了,其他的吃食也提前准备的,那几天家里一直香味不断。
那句顺口溜: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真是一点不假,基本按照着顺口溜来的,二十三扫棚,亚宁和周自强头上带着白毛巾,把家里的所有房间都扫了个遍,别说,不常用的房间还挺脏的,蜘蛛网,灰嘟噜还不少,可把她俩累坏了。
扫完房子,俩人都灰头土脸的,脸上一道一道的,乐的小康康直接拍巴掌,说爸爸妈妈脸没洗净。
家里有一个小石磨,亚宁和奶奶兴致勃勃的做豆腐,泡了一盆豆子,这还是后山大队的婶子们寄过来的。
离开一年了,胖婶她们秋天的时候还寄来不少山货,亚宁给寄回去一些瑕疵布,解放鞋……一些实用但又需要票的东西。
经常来往的罗兰,前一阵来信又怀上了,满篇都是对二孩的期盼,惹得亚宁都想要二孩了,年后计划计划。亚宁寄了一件面包服还有给晓慧的衣服,玩具。
最受欢迎的是炸年货,卫立国他们车队运回不少油,给她们拿来不少,可以放心大胆的炸年货了。
小麻花,果子,丸子,茄盒……一切皆可炸,最受欢迎的居然是炸薯条,老少皆宜。那几天师父和哑伯也在,四个老人,一个青年,一个孩童,都没怎么好好吃饭,把亚宁炸的炸货吃去大半,尤其亚宁的盗版炸鸡,鸡米花,鸡柳。亚宁很理解,为什么孩子对这些所谓的垃圾食品那么喜爱,大人也非常爱啊,以至于吃多了,消化不良了,弄的亚宁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