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大龄社畜圆梦在七零 笔趣阁 > 第3章(第1页)

第3章(第1页)

“我是后山大队的大队长田友发,现在把行李放车上,赶紧往回赶。”大队长说完就沉默了,对知青的兴趣不大啊。也是,一批批的来,却不见回去,新鲜感早没了。知青又是个特殊的群体,干活不行,事还不少,搁谁谁也不乐意自己队里总来吃白饭的。

王亚宁几人麻溜的把行李放在牛车上,大队长赶着车往回走,众人跟着牛车腿着。坐车,那是不存在的。在农村,牛比人值钱,待遇高着呢。

走了半个多小时,谁也不说话,知青这是没力气,大队长是懒得搭理,气氛有的尴尬。

谁来破下冰啊!

“大爷,抽支烟。”钱胜利拿着一盒战斗香烟递给大队长。

关键时刻还得看首都的同志,靠谱。

“来支烟,抽一口去……”国人社交的常用开场白。

大队长接过烟,点燃了一支,剩下的递回给钱胜利。

“大爷留着抽,我这还有。”钱胜利又推了回去。

大队长顺势把烟揣进兜里,别的东西大队长不会收,一盒不太贵的战斗烟队长收下了。烟不贵,但是农村不发烟票啊。大队长还是去公社开会时,偶尔抽到过一两回。

“大爷,咱大队还有别的知青吗?”钱胜利问。

“除去回城和结婚的,现在知青点还有七个知青。”田队长回道。

“大爷,现在干什么农活呢?”钱胜利接着问。

“小麦收完了,玉米和大豆还没到时候,现在不忙。再过一个来月就秋收了,那时就得全员出动了。”田队长介绍着。

钱胜利和田队长一问一答间,王亚宁她们也对即将到达的后山大队有了初步的了解。大队有一百多户,分五个小队,每队有一个小队长。队里田姓比较多,算是原住民,其他杂姓都是其他地方过来的,在此落地生根了。

后山大队距离公社四十多里地,没有汽车通过,出行靠的多是是十一路公车。

说说走走,后山大队到了。

入眼的是一排排的土坯房,茅草顶,几乎没有真正的院墙,家家房子四周都围着一圈杖子。远处隐约看见一座青山,感觉海拔不是很高。三三俩俩的村民在自家杖子内忙碌着,几只小鸡在杖子外刨虫。

“知青点在村西面。”田队长边说边牵着牛往西去。路过一座砖墙房子时告诉他们这是大队部。“收拾完来大队部拿一个月的口粮,你们第一年有360斤的粮食补助,剩下就得自己挣工分了。”

王亚宁六人都沉默了,心里怎么想的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第4章初到知青点

“吴知青在吗?”田队长站在知青院外喊着。

“在呢,在呢。”话音未落,从门里走出一二十多岁的男同志。“这是今年新到的知青,你安排一下,有事找我,先走了,晚上别忘了来拿粮食。”田队长边说边赶着牛车走了。

王亚宁六人拿着行李跟着吴知青进了知青小院,入眼的是三间土坯房,也是茅草顶,只是房子看上去挺大的。

“我是知青点的负责人,我叫吴志军,来自山东。”

“咱们知青点现在有七个人,四男三女,今天赶集,大家都去集上了,晚上大家相互认识一下。”

“现在先放好行李,收拾一下,男同志住西屋,女同志住东屋。”吴知青快速交待着。

王亚宁提着行李率先推门进去。

三间房,东西两屋住人,中间是厨房,东西各两个灶台在房间的北面。王亚宁推开东屋的门,南北两铺大炕,每个炕能挤五六个人。中间是不足两米的过道,靠东墙边放着一长条桌子,上面放了一些物品,应该是老知青的。

李丽和赵卫红随后也进来了。

“我们怎么住?”李丽看了看问。

“南炕都住人了,我们三个住北炕吧,省的挤,就是没有窗户。”王亚宁回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