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昀怔了怔,反应过来道:“累。”
村里的孩子,送来学堂的大部分都是家里没人照看,找个地方放着,也好过在家里一个人。
只有教了书才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好学、肯学、能学。
年龄不一样,心思也就不一样。
大的不一定稳重,小的也不一定听话,总之,一堂课教下来,卫长昀深感不易。
“果然,当老师不容易。”姜宁感同身受,他以前给表弟表妹、堂弟堂妹辅导,能把自己气自闭。
“老师办学堂多年,如今才知他这些年来的难处。”卫长昀望向远处的山,神色微凛。
姜宁看向他,视线停留在他脸上,没有说话。
他知道卫长昀此刻的心情,不能说完全地相似,却和他原来想的差不多的。
山里的孩子,想要出人头地,读书已经是最好的途径。
只是放在当下,读书哪里是人人都能读的。
正因为此,陈二爷的学堂才显得更有意义。
“你呢?”姜宁算了算,卫长昀退学已经有一个多月,这会儿应当和起初想法不一样了。
闻言卫长昀转过头来,“明年院试,我会好好准备。”
“你呀。”姜宁失笑,往后轻靠在箩筐上。
驴车再慢,跑得也比人快。
寻常快一个时辰的路程,今天半个时辰多点就到了镇口。
王三叔要先去送员外家送东西,跟他们不顺路,到了东市的一个路口,就把他们俩放下了。
“谢谢三叔,麻烦您了。”姜宁背好东西,把手里的一个竹筒和布包递给他,“自家做的辣子,还有烙的葱饼,给您的。”
王三叔立即要推辞,结果姜宁硬塞到他怀里。
“这,你们这俩孩子,还跟叔客气啊。”
“不是客气,真要客气就不敢麻烦您了。”姜宁笑着说,“反正是自家的。”
王三叔听了,乐呵呵地赶着驴车离开。
姜宁和卫长昀歇了会儿,立即熟门熟路去桥头占位置,免得一会儿被人抢了。
他们来得早,桥头除了药材摊子摆在那儿,没人看着,其他地方都还空着。
“秋哥儿去了他二姐家,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我还说叫他来家里尝尝我做的鱼。”
姜宁一边支摊一边说:“对了,那个王子书,就三叔家的老大,你们俩熟吗?”
卫长昀没想到姜宁会问,抻开布的动作顿了下,“一块在二爷那儿学了三年。”
“二爷是不是常夸你,他夸得少了?”姜宁问完,看卫长昀表情就知道答案了。
“私塾你俩也是在一起,宋婶婶上回说的。”
卫长昀点头:“嗯。”
姜宁琢磨了下,摇摇头,“那他压力应该不小,毕竟跟聪明人一块上学,很容易被打击到。”
卫长昀神色微变,没有接话。
“但这也不是你的问题,你总不能为了不让旁人被打击,就不好好学吧。”
姜宁瞥向卫长昀,“等会儿卖完东西,我们去镇上转转,最好是食肆和酒楼。”
他得看看,这镇上的馆子里都卖什么。
卫长昀“嗯”了一声,显然有情绪了。
姜宁看他弯腰在那忙,眼睛转了转,忽地凑到他面前,“没说王子书不回家跟你有关,你别跟我闹脾气。”
卫长昀:“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