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就会变成学校里的独行侠。
条件好的同学觉得你不好相处,慢慢地,有啥聚会啊活动的,就不再叫你。
你与他们的差距,就再也不仅仅是家庭出身的区别。
而那些和自己条件类似的同学,则大多数人又都跟自己一样,如此恶性循环,他们一天天变得自卑变得社恐。
于是,想要排除烦恼的最优解决办法,他们能想到的,自己能做的,就只有将全部精力化为动力,比之前更加努力地埋头苦读。
或许只有考试完名列前茅的成绩,才会让他们摆脱负罪感,才能让他们觉得:终于对得起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流血流汗赚钱供自己读书的恩情与期许。
唉,生命是一场轮回,前世今生,古今中外,概莫能是。
白玉兰想到这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早日发家致富,买房之地建造大房子,只有成为衣食无忧有产阶层,有钱供得起家里未成年从容地读书科举,并能不断积累财富,才可能某一天成为寒门啊。
说到这里,白玉兰就忍不住就想吐槽一下前世很多人的错误认识,对“寒门”。
寒门寒门,重点在“门”。按照中华语系的语法结构来说,“门”是名词,“寒”是形容词,词性为修饰词。
因此,寒门的前提和基础是----你得先有“门”。
而“门”不仅是指房子院子的门,更指代某一个家族的势力量大小,或者能够掌控的领域范围。
就比如,前世一些古装剧里,某反派的家族长辈会有“我*家门里怎么出了你这么个败类”之类的说法。
大家仔细想一想,不论是影视剧还是现实生活中,有宗族有祠堂的人家多吗?一般情况下,又是什么样的人家会有族长?
或许,到这里,你已经能明白,寒门到底是不是穷家了。
是的,至少在白玉兰的认知里面:
寒门可不是我家农村种几亩田的,或者我家城市贫民的,就能自称的。
这样的人家对标古代,应该自称庶民,或者贱民。
他们与寒门的距离,不说隔着十万八千里,但是也隔着至少三五个社会阶层。
按照社会九阶层金字塔结构(详见作话)计算,白玉兰这一世的白家,哪怕这一世颜辉最有钱的时候,那也称不上寒门,仍旧只是底层的庶民百姓。
或许,如果白玉兰前世没死,而是顺利成为五百强大华区经理,年入百万也不够,必须等到她能全款买房买车有存款,而且足够供养自己的孩子读私立贵族学校,还能请得起家教老师到家的时候,才能对标古代的寒门。
是以,古代能称得上寒门的人家,首先必须有田有地有产业,年度收入除了一家的生活所需外,还须有足够的余钱去买贵的很的笔墨纸砚,并将孩子送去私塾或书院读书,且必须同时有能够让孩子正常参加同窗交际活动的费用。
白家,目前,显然是一项也达不到的。
按照前世底层三阶层的话,白家只能算作是中间第二层,绝对跟乡下地主、耆老、乡绅这种,都不是一个档次的。
所以,首先,当务之急,要尽快让自家变成寒门;然后,才能有足够的实力去支撑三个哥哥的科举事业。
这并不是她自己有多么圣母或者高尚,这只是赤果果地生存法则。
就是在人类历史上最文明开化的前世,生意人还要找做官的当靠山呢,更何况这举贤不避亲的古代。
不供哥哥们读书科举做官,自己就算能赚到再多的钱,也是逃不过这古代权柄宽泛的官吏们的。
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
衙门大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