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吧,《画皮2》要操作到17亿,倒也不是不可以,而且也不用刷7、8亿。
陈瑾分析了下,砸个3亿左右,应该就差不多了。
因为他的蝴蝶效应,使得原本的内地市场,就已经呈现出票房井喷和烂片都能捡钱的趋势。
这年头,啥电影上映基本上都能赚钱,哪怕是综艺改编的。
例如什么《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啥的。
所以,原本时间线的《画皮2》,它拿下了7个亿票房,那差不多眼下可以突破10个亿。
再加上热度的上升是螺旋式的。
你10亿砸1亿,可能会引来很大一批观众,也就是所谓的大片效应。
就像未来《哪吒2》谁都不会想到会150亿+一样,到了10亿这个维度,想看电影的观众就会更加关注,也导致了很多潜在影迷走向了电影院。
也就是你刷一个亿,最终票房肯定不是11亿,最起码要12乃至13亿。
所以砸的越多,最终呈现的高票房也就越高。
华宜拿个几亿其实还是可以的,再多倒也不划算,这个新闻上说能打破《金陵》的纪录,如果他真的卯着劲的狠心刷,还是能把《金陵》纪录打破的。
这年头,“刷票房”已经呈现出了一个很正常的态度。
几乎很少有电影不刷,还有洗钱的,整个2013年原本的时间线,其实很多影业都会为了业绩、市值、报表啥的,点钱刷一下,为了数据好看一些。
而陈瑾的蝴蝶效应,就导致了各家刷票房更加起劲,华宜身为“龙头”,当然得起到表率作用,因为它是上市公司,刷的回报率更高。
这些行业的内幕,原本陈瑾也是不知道的,他也是经营了电科之后,陈宿给他说过这事情。
电科还没开始下场,陈瑾也不想这么搞。
数据是漂亮了,可秋后算账也很漂亮。
华宜未来的态势就是前车之鉴,陈瑾显然是不会这么做的。
而且电科现在发展的这般良性,也压根不需要这么做;他何必要毁了自己的金字招牌,还有“电科出品,必属精品”的一个圈内共识。
这八个字,互联网都已经传开了。
这当然不是网友自发的宣传,也是陈宿买的一些通稿和软文。
炒作嘛,无可厚非,这也是为了电影的卖座;对比起华宜那些骚操作、买票房这些,电科这种小手段,简直就是墨水的池塘里唯一清澈的一块净土。
“18亿,华宜估计这次,肯定要刷到这个数字才会停手!”
20亿的话,成本就有些高了,而且容易被上面盯上;恰好比《金陵》多个几千万,而且跨越了18亿这个数字,这就很微妙了。
前世《捉妖记》也是这么做的,最后被曝光出来,铁拳镇压了下,最后也不了了之。
对这种事,上面其实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的,只要你做的不要太过分。
20亿,无疑是一个很危险的数字。
华宜当然也知道这个度,他背后显然也有人。
“陈瑾!”
刚刚拍完一场的程龙,很自然的走出片场,跟陈瑾打着招呼。
这些天,陈瑾一有空就过来,看看拍摄的进度,程龙差不多还有几场戏,就可以提前离开。
到时候一起跟贝尔,还有他拍逃亡的戏,角色就算正式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