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跪地求饶,净军却已绕过他继续前行。
很快,锦衣亲军的仪仗开始出列。
玉辇、导盖、拂尘、唾壶、交椅,钺、星、御杖、引杖等仪仗齐备,玉辂、金辂在后。
两侧是头戴金翅盔的大汉将军,腰悬长刀,神情肃穆。
百姓们纷纷拜伏在地。
朱由检骑在马上,在数百名侍卫的簇拥下,缓缓走出北安门。
他的目光平静,扫过道路两旁跪伏的人群。
他看到了散落一地的葫芦,红色的山楂裹着衣,在晨光下显得有些刺眼。
他也看到了不远处,那翻倒的货担旁,一地狼藉的针头线脑和胭脂水粉。
这些细节,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朱由检的心中荡起圈圈涟漪。
这就是封建的皇权啊,这就是他要救的大明。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无论汉唐明清,抛开什么文治武功,疆域万里,往深里去看底色全是灰暗。
生民,往往不过是那些豪杰奸雄,公侯将相指点江山的一抹注脚罢了。
但他没有出声斥责,甚至连脸上的表情都没有丝毫变化。
因为他明白,这就是几百年来形成的规矩,是维系这个庞大帝国运转的秩序的一部分。
他今日可以为了一个货郎申斥一个净军,但明天,后天,还会有无数个货郎,在无数个他看不见的地方,被无数个净军、官差、豪奴欺压。
个体的仁慈,无法改变整个体系的沉疴。
他极目远眺,视线扫过,心中却满是失望。
这京城的街道,就像这大明的江山,表面上看起来依旧繁华,底下却处处溃烂。
上一次入宫哭临,已是傍晚时分,又坐在肩舆之中,一路颠簸下对这大明京城几乎没有印象。
此刻放眼望去,道路两旁偶尔有几座建筑鳞次栉比,豪华异常,但更多的不过是低矮破旧的小民房罢了。
而路面的情况更是糟糕得令人发指。
虽然经过了黄土的铺垫,但依然能看出道路原本的崎岖不平。
整条宽阔的街道,只有中间供御驾通过的部分,被垫高了约莫半米,覆盖着新土,显得干净一些。
而道路两旁,则是未经处理的泥泞,黑乎乎的,散发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气味。
突然,朱由检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闻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粪便味道。
那味道并不浓烈,却仿佛无孔不入,丝丝缕缕地钻进他的鼻腔。
他下意识地四处张望,却找不到气味的来源,感觉就像是弥漫在整个城市的空气背景之中。
就在这时,一阵秋风卷过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