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人之道,在利,亦在义。然大利大义之前,更在观其心,察其志。
最好是以小事试其诚,以难事验其能。
他要看的,是态度,是忠诚,无关忠奸。
当然,顺便再试探一下,这大明的士大夫们,对于“密折”这件事的接受程度。
他几乎可以想象,如果他将这个盒子交给刘宗周那样的圣人。
那位老夫子恐怕会当场把盒子砸了,然后指着他的鼻子,喷他一脸唾沫星子,痛斥他行奸宄之道,不尊文臣,不守祖制。
这个时代,与百余年后的满清,或许终究是不一样的。
士大夫们的脊梁,还没有被彻底打断,还不是后世的奴才。
他们的心中,还存着一份“与君王共治天下”的骄傲。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全看他怎么因势利导罢了。
高时明很快就回来了,躬身复命:“陛下,已经安排下去了,午时之前,那只盒子就能送到杨景辰杨大人的府上。”
朱由检点了点头,不再去想这件事。
棋子已经落下,接下来,就看棋盘上的反应了。
他回头看了一眼桌上的简陋日程表,上面清晰地标注着今日的安排。
“走吧,”他对高时明说道,“今日已耽搁了一会儿,再晚些,勇卫营的早操就要结束了。”
高时明连忙应道:“是,陛下。”
朱由检迈步向殿外走去,晨光透过殿门,在他身后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跨出殿门的一瞬间,空旷的紫禁城寂寂寥寥,一股子清冷的晨风扑面而来。
那些文臣们,今日既不用上朝,或许都还在床上高卧吧?
结果偏是老子一人大清早起来吃西北风!
一种无人理解的孤独感,悄然涌上朱由检的心头。
他做的这一切,又有谁能真正明白?
英国公先是以为他是神宗,再过几日说不定又要以为他是武宗了。
这高时明以他志为己志,但心里恐怕也将他当做是一个操弄人心的枭主罢了。
哪怕如李国普、杨景辰这类用名位相结的大臣,恐怕也看不明白他真正的想法。
满朝文武,有人视他为英主,有人视他为暴君,有人视他为冲主,却无人能知晓,他肩上扛着的,是怎样的未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朱由检深吸一口湿冷的空气,嘴角勾起一抹冷漠的微笑。
不过,那又如何?
且一一碾过去就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