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如此,朕只欲做中兴之主,而不欲做亡国之君。”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眼神坦荡而锐利。
“是故——谁能做事,谁就上!谁不能做事,谁就下!就这么简单!”
“门户、党争,在朕这里,不值一提,也不许再提!”
“朕今日与你们这般说,他日与所谓得东林门户,也是这般说!与天下人,朕还是这般说!”
说罢这话,朱由检也不管众人反应,径直坐下,仿佛刚才那一番雷霆手段与肺腑之言,都未曾发生。
他敲了敲桌子。
“全都坐下,继续议事。”
他的目光再次看向众人,再次重复那个问题
“辽东马草折银一事,三不知阁老办不了。”
“你们之中,谁能为大明分忧?”
——
我突然意识到,大家可能对蓟镇、永平没什么概念,也不知道马草这件事情究竟发生在哪里。
我补个图示意一下:
最右边是山海关,出关去就是辽东。
然后关内是永平、蓟州,密云。
这三个地方一般是与辽东一起经略的,称为蓟辽总督。
借着这一章,刚好说明我刻画人物的原则:
根据史实行为,反推他的性格、立场。
——
以张瑞图为例
今年五十七——年事已高
书法家,为魏忠贤生祠题字——胆小懦弱
史实中三次引病求归——早有退意
进士后翰林、修书、全是清贵官职,一路至阁臣之位——大概率是不太能做事的
明实录中一条政事发言的内容都没有——佐证加强上一条
综合起来就是他今天的选择和下场。
——
一般来说,我会确保我设计的人物性格是基于史实的。
而不是情节需要一个反派就来一个反派。
如果我查到张瑞图是个牛逼的,我今天就不写这个剧情了,自然有另一个写法。
总之世界尽可能真实,主角的行动会推动真实世界的各种反馈,然后影响他的行为。
所以最终目标固定,但中途故事我也无法控制,就是如此。
——
但是一些气节上表现好的人,就算他真的能力不行,我的态度也不会如今天这么恶劣。
气节不好,或者是没有英勇事迹的人就没这种待遇了,该退场就退场。
p。s记得周一帮我追读,各位陛下,没有你们我真打不过同期书t-t,他们收藏+1000的每天。我才+350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