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起手,指尖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但落下的瞬间,却无比坚定,稳稳地指向了那张写着“永昌”的黄纸。
“就这个吧。”
他的声音略微颤抖,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殿中的阁臣们微微一愣,似乎没想到新君这么快就做出了决定,但也没多想,只当是寻常的择吉,纷纷躬身应是。
“臣等遵旨。”
他们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嗣君,此刻面若平湖,胸中却惊雷澎湃。
他们什么也不知道。
历史在这一刻已经完全改变!
赞礼官上前,庄重地收起了那张写有“永昌”的黄纸。
从此,大明再无崇祯。
即便十七年后,神州再次陆沉,那史书上记载的,也只会是大明终于——永昌十七年!
诸位阁臣们纷纷躬身告退。
空旷的大殿里,静得能听到他自己的心跳声,一声声,沉重而有力,如同战鼓。
他胸中的激荡久久未能平复,方才那股指点江山、扭转乾坤的豪情,此刻正化为一股灼热的气流,在他四肢百骸中奔涌。
他大步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看向天际。
夕阳正缓缓落下,将整片天空染成壮丽的血色。
朱由检伸出手,朝着那轮落日,虚虚一握。
仿佛将整个江山,都握入了掌中。
他的眼中,映着那漫天霞光,闪烁着的是前所未有的光芒。
一个声音,在他的心底最深处咆哮。
大明,你们的皇帝来了!
【本章杜撰】
英国公乃至明末勋贵,史料几乎没有,但英国公历经万历托孤、泰昌托孤、天启托孤,三朝老臣。
再结合明末勋贵权力边界和英国公系张世泽殉国下场作此推演。
这里刚好说一下我的原则,史料中殉国的,我都会给个好安排,如果史料空白,我的推演会往美化他们的方向去。这也算百年后,我一点小小的支持吧。
【本章史料】
1。天启登基诏书来自《明熹宗实录》,崇祯登基诏书来自《皇明诏制》,原文非常长,有感兴趣的留个言,我把文言文+白话文对照版本发到作品相关里。
2。年号有两个版本
《烈皇小识》:「永昌」、「绍庆」、「咸寧」、「崇贞」
《思陵典礼纪》:「乾圣」、「兴福」、「咸嘉」、「崇贞」
《思陵典礼纪》的作者是孙承泽,先降顺后降清,且登基时还没中进士,小喽啰一个。并且乾圣这个年号太大了,又乾又圣,感觉不太可能。
烈皇小识的的作者是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之孙、东林党文震岳(做到阁臣)之次子,信息度应该比较可靠,而且他历史上入清不仕,还与扛清活动有关,我选择信他。
综上,最后选择永昌这一版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