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礼部右侍郎杨景辰,为吏部尚书。”
此言一出,高时明心中猛地一跳。
朱由检的嘴角却噙着一丝笑意。
魏忠贤轻易让一个举人跃居三品侍郎,所以天下之士,才会把谄媚和生祠当作上位的捷径。
这就是人性中贪婪的威力啊。
他已经立了一个李国普作为榜样,但那份奖赏只是“名”。
有没有不想要名,只想要位的呢?
恐怕更是如过江之鲤吧?
杨景辰,正合作此千金马骨!
“至于兵部尚书人选,朕全都不满意,着外廷重新廷推。另外,此三人不许再入名列。”
朱由检的语气顿了顿,似乎在思索着什么,片刻后,才又补充道:
“着原任兵部尚书王永光起复,入京觐见。”
搞定这一切,朱由检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御案,看向剩下的三份,期待感重新升起。
真正的ssr!全在这里面!
前面说了,明朝收税部门贼多,列了户部、兵部、工部、光禄寺。
其实……户部又分北京户部和南京户部,其他各部也是如此。
南京户部我没查到岁入多少,但至少有120万石漕粮是在这里的
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我大明体制,威力无边哈哈。
——
历史上,刑部尚书就是苏茂相,我这次研究了历史上各人的任官履历,感觉他应该就是阉党们全力推上去的。
事实上在阉党逆案里,他也为遮掩同党出了很大力。
——
庭推我没写剧情,怕拖沓。
是由吏部主持,叫上九卿+给事中+御史们,推出人选,一般2~n人不等。
然后皇帝可以直接用第一个,也可以用最后一个。
不满意可以打回去重选,甚至可以惩罚参与庭推的人。
甚至可以直接中旨下令,指定某人即位。
这些都是有先例的。
只是中旨这种模式一般不经常用,有点太侮辱外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