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五八门,简直是一场民间智慧的大赏。
最常规的“蓄水半渡击之”,居然已经算是平平无奇。
有提出佯败诱敌,在密林处设下伏兵的。
有建议埋伏精锐,然后派人送女装去激怒龙且,逼他愤而渡河的。
甚至还有个脑洞大开的,说要效仿孔明,在河对岸摆出空城计,活活吓退龙且的大军。
朱由检越看越是眼熟,到后面几乎啼笑皆非。
难怪后世传闻,建州奴酋长最喜读三国。
看来小说归小说,那是真教东西啊。
这大明底层武官与奴酋努尔哈赤,莫非是共读同一本兵书的吗?
至于最后的后勤题和战术题,反倒如他所料,糟糕得一塌糊涂,能给出清晰可行方案的,寥寥无几。
就连他颇为看重的孙应元,单从这场考试来看,也未见得有何惊才绝艳之处。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别的……
嗯,他就是那个提议送女装给龙且的聪明蛋。
想到这里,朱由检,不由得笑出了声。
沉吟片刻,他收敛了笑意,目光看向徐应元,声音平淡却清晰地开口:
“勇卫营,即日起分设三部,共三名千总,全都空缺待定。”
“每部下设二司,共六名把总。孙应元,任第一司把总,其余五名把总之位,同样空缺待定。”
“每司下设十队,共计六十队。队官之职,便由这些人充任。”
说罢,朱由检抬起手指,遥遥一指左手边那堆“劣中选优”的试卷。
徐应元躬身向前一步,双手拿过试卷,声音沉稳:“奴婢遵旨。”
——是的,把总以上全员空缺,仅任命孙应元一人,就这还是后世青史加成的原因。
道理很简单。
仅仅是一场校场比武,一场乱七八糟的御前考选,就涌出来千总、把总。
如果这些人德不配位怎么办?
如果他们往后立下更多功劳怎么办?
那些在九边用命搏杀的队官、精锐,入了京又会怎么看?
要知道三年一次的武举进士,得中后也不过是授卫所镇抚而已。
赏罚需有度。
这不是什么帝王心术,这只是最基本,最正常的管理学常识罢了。
朱由检的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继续发问。
“营中盔甲、战马、营地等事,进度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