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我无法抛弃的”(万字大章)
苏伊士运河,大苦湖以北。
数名穿着潜水服的“蛙人”从水底浮起,当他们摘下橡胶泳帽时,几缕湿漉漉的金发贴在额前。
这些来自锡安特种部队的士兵刚刚完成了水下侦察任务,他们要确保这段河道没有马斯尔军队设置的诡雷,为后续架设浮桥扫清障碍。
河对岸,锡安第143装甲师的钢铁洪流正在集结,清一色的酋长坦克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这是锡安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因其最高指挥官而被称为“耶沙维申部”。
而在他们身后,第162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已经做好了渡河准备。
数天前,联合王国的卫星曾拍到马斯尔的第二与第三集团军之间出现了一个长达30公里的缺口,此刻,总参谋部制定的“赛里斯农场”计划正在这个缺口上展开。
第162装甲师与第143装甲师将从这个突破口长驱直入,通过新架设的浮桥绕到马斯尔集团军后方,完成反包围并将进攻矛头直指开罗。
一旦任务成功,马斯尔只能宣布投降。
“为什么总指挥部要把这次行动叫做‘赛里斯农场’计划呢?”
利奥尔中士问道,他的呼吸器还在往下滴水,这个年轻士兵刚刚协助完成了浮桥的最后检查工作。
62师的尖刀部队正以最低引擎声通过浮桥,动作迅捷而安静。
塔玛少尉看着通过浮桥的部队,解释道:“据说这一带原本是马斯尔聘请赛里斯农业专家开辟的农场,那些东方人个个都是种粮好手,硬生生把荒漠开辟成了能种庄稼的良田。”
“赛里斯人?”利奥尔中士有些好奇:“那里的人到底是长什么样子的?我见过日耳曼人,阿拉伯人,斯拉夫人,甚至还有非洲的黑人,偏偏没见过东方人!”
“他们的皮肤是黄色的,比我们深一些,又比阿拉伯人浅一些。”塔玛少尉回忆道:“黑头发黑眼睛,个子不算高但很结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勤劳,而且很能吃苦。”
“嘿,需要拉你们一程吗?”有过桥的士兵朝他们打招呼,示意少尉可以待会儿坐他的装甲车。
“谢了,不过待会儿我们还要回对岸,”塔玛少尉朝队伍摆了摆手:“祝你们行动顺利。”
这时对岸亮起车灯信号,三短一长,利奥尔按住腰间信号枪,紧接着又放下了,防水服在腰侧留下湿漉漉的指印。
“见鬼,小心点!”
浮桥突然传来金属扭曲的呻吟,两人同时转头,看见一辆半履带车正小心翼翼地通过接缝处。
不过那辆装甲车最后还是有惊无险地走到了河对面。
利奥尔中士笑道:“我常看西方媒体报道,说赛里斯是落后的'集权主义',是一群未开化的暴民,这样的国家怎么能成为五常呢?”
塔玛少尉摇了摇头:“少看那些联合王国的新闻吧!他们的报道总是充满偏见,习惯性地歪曲事实,只选择符合他们立场的信息。”
利奥尔中士还有些不服气:“那难道他们呼吁国际帮助锡安的报道也是偏见?难道他们说的没有道理?”
“我只是就事论事,”塔玛少尉望着正朝着内陆方向挺进的装甲部队,补充道:“阿拉伯人被征服一次就倒下了,但赛里斯人即使被征服一百次,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来的还是同一批人。
你只需要记住一点,纵观三千年历史,从所罗门圣殿到马萨达要塞,锡安战士的足迹遍布三大洲,却唯独在赛里斯的城墙前停下了脚步。
这个民族或许现在还比较落后,但他却蕴含着西方国家永远无法理解的力量。”
————
陆凛有些想家了,想念家里的萝卜丝虾汤。
在中东这个地方想吃海鲜是件难事,行军打仗又不方便保存,新鲜海产更是难上加难了。
现在已经算是秋季了,在沙漠里基本太阳一下山温度就开始直线下降,白天三四十度,但到了晚上就只剩十度出头,冻的人鼻尖发凉。
这时候要是有一碗虾汤,多是件美事啊。
“不过话说中东能种出萝卜吗?”
陆凛开始胡思乱想,萝卜是一种水分很大的植物,又不是很耐热,沙漠应该种不出来吧?
那要是种葡萄呢?不是都说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水果会比较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