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虽然稳定,但也意味著论资排辈,意味著僵化和保守。
总有人,不愿意一辈子拧螺丝,或者守著一台老掉牙的机器混到退休。
【破障之眼】这时似乎也能发挥点作用,虽然无法直接判断对方的技术水平,但能大致看到一些老旧自行车、手錶等隨身物品的“损耗倒计时”,结合对方的穿著、神態,能模糊地筛选出一些目標。
两天下来,真正符合他要求,又能搭上话的並不多。
挖墙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这个年代,跳槽需要巨大的勇气。
但他还是记下了几个看起来比较有想法、言谈间透露出对技术有追求的年轻工人的名字和住址。
一张捕捞人才的网,正在悄然撒开,虽然现在网眼还很大,收穫也寥寥无几。
周一上午,办公室的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
王厂长接起电话,听了几句,脸色立刻变得激动起来,捂著话筒对李向前猛使眼色。
“哎,周厂长!是是是,我是王桂香!”
“好好好!通过了?太好了!”
“哎呀,我们小李师傅就在旁边呢!”
王厂长把话筒递给李向前,压低声音:“红旗搪瓷厂的,说他们厂党委通过了,要请我们去做设备改造!”
李向前接过电话,听筒里传来周厂长略显焦急的声音。
“小李师傅!是我,老周啊!”周厂长的声音比上次来时更热情,也更急切,“上次跟你提的那个烧结窑炉温控改造的事,我们厂党委研究通过了!一致同意,就按你的思路来!”
“这不,我赶紧给你打电话!你看…你看什么时候能安排人过来一趟?我们陈工他们都等著呢!先把现场情况摸一摸,给我们出个初步方案?”
第一个技术服务的大单,就这么来了。
而且对方的態度,几乎是催著前进厂去接单。
李向前握著话筒,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臟的跳动声。
机遇来了,但挑战也隨之而来。
搪瓷厂的烧结窑炉,和反应釜的结构、工况完全不同。
温控要求可能更高,改造难度更大。
更关键的是,他手底下,现在能派出去独当一面进行现场勘测、分析、拿出初步方案的人,有吗?
他自己肯定要去。
但总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
刘虎?还在学习记录数据。
孙强?埋头生產还行。
刚来的张峰?一张白纸,还需要打磨。
“周厂长,这事我知道了。”李向前的声音很平静,“技术服务需要时间准备,我这边协调一下人手,儘快给你答覆。”
掛了电话,他手指轻轻敲击著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