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內,各种原料在搅拌桨的作用下混合、碰撞。能量的流动、温度梯度的变化、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他的视野里。
“升温到85度,保持十分钟。”李向前沉声指挥。
刘虎立刻调整了加热旋钮,眼睛紧盯著温度计。
“加入a组分催化剂,0。5克。”
张峰用精密天平称量好,小心翼翼地从加料口投入。
【破障之眼】的视野中,催化剂分子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迅速扩散,引发了局部能量的剧烈波动。
“搅拌速度降到二档。”李向前观察著釜內混合物的状態。
他能看到,在某些区域,反应过於剧烈,而在另一些区域,混合则不够充分。
“不对,温度稍微降两度,搅拌速度提高半档!”他立刻修正。
通过【破障之眼】对微观反应状態的实时监控,李向前得以不断微调工艺参数,將反应过程引导向最优化路径。
原本需要反覆试验才能摸索出的最佳条件,现在被大大缩短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釜內的液体顏色逐渐加深,变得粘稠。
一股特殊的、略带辛辣的气味瀰漫开来。
“成了!”李向前关闭了【破障之眼】,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第一批覆合添加剂,合成成功!
接下来,就是將其与基础油进行调配,並进行最终的性能验证。
刘虎那边也没閒著。
根据李向前提出的要求,他正从库房里翻找出几种不同粘度和特性的基础油样品,进行筛选和初步调和。
他需要找到最適合与新型添加剂协同作用的基础油。
而张峰,一丝不苟地记录著每一个实验步骤、每一组数据。
温度曲线、压力变化、添加剂加入的时间点、样品的初步物理特性……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本。
他还尝试运用在技校学到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虽然很多地方还很稚嫩,但那股认真劲头,让李向前暗暗点头。
整个团队,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
李向前是大脑,负责指引方向,攻克核心难关。
刘虎和张峰是执行者,將指令转化为实际操作和数据反馈。
目標只有一个:在七天之內,拿出足以扭转乾坤的新型润滑脂!
实验室的灯光,彻夜通明。
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喊累。
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高效而专注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