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近確实在为寻找合適的改革试点典型而头疼。
上头的要求是既要有创新,又要有实际效益,还要能体现自力更生。
他拿起那份题为《老树新枝》的內参,隨意翻阅起来。
前进五金厂?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他皱眉思索片刻。
对了,前段时间红星厂那台老大难的苏制鏜床,好像就是被一个叫李向前的年轻人修好的。
当时还有个简报提过一嘴,说是个技术能人。
难道是同一个人?
他仔细看下去。
报导写得很有感染力,没有空洞的口號,多是鲜活的事例。
修復废旧设备、自研润滑脂、拿到国营大厂订单、解决工人就业……
这些细节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一个困难小厂在技术能人带领下奋力求生的画面。
这不正是上面想要的典型吗?
技术创新有了,市场认可有了,社会效益也有了。
尤其是那个李向前,先是帮红星厂解决了大难题,现在又盘活了一个街道小厂。
这样的人才,应该支持,应该鼓励!
孙副区长放下內参,拿起桌上的红机电话,直接拨给了前进厂所在的街道办。
电话接通,是街道办张主任。
“老张啊,我是孙副区长。”
电话那头的张主任一个激灵,连忙站直身体。
“孙区长您好!您有什么指示?”
“你们街道那个前进五金厂,最近是不是在搞一个润滑脂项目?”孙副区长的语气很平和。
张主任心里咯噔一下。
难道是黄副主任那边捅上去了?要秋后算帐?
他支支吾吾。“啊……是,是有这么个事……是个小项目,还在……还在摸索阶段……”
“摸索什么?”孙副区长打断他,“我看了份材料,觉得他们搞得不错嘛!”
“技术上有创新,產品有市场,还能解决你们街道的就业困难,这是好事!”
张主任愣住了,大脑一时没转过弯。
好事?孙区长说这是好事?
“这种基层主动搞技术革新、生產自救的行为,区里是支持的!”孙副区长的声音提高了一些。
“你们街道办,要主动靠上去,了解他们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便利,做好服务工作!”
“不要设置障碍,更不能人为干预,挫伤了基层的积极性,明白吗?”
最后几个字,带著不容置疑的分量。
“明……明白了!孙区长您放心!我们一定全力支持!做好服务!”张主任几乎是吼出来的,额头上全是汗。
掛了电话,张主任瘫坐在椅子上,感觉后背都湿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