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搅拌效率…”陈工凑近观察窗,喃喃自语。
他搞了一辈子技术,这种混合效果只在进口设备或者图纸上见过。
周同和也瞪大了眼。
“小李师傅,你这桨叶,造型很特別啊?”
“参照了一些流体力学的原理,做了点优化设计。”李向前简单解释,指了指控制面板上那排简陋的数字显示,“关键是温控。”
他隨手设定了一个温度值。
面板上的红色数字快速跳动,几秒钟內就稳定在目標值上,上下波动不超过零点五度。
“嘶——”陈工倒吸一口气。
零点五度!
这什么概念?
他们厂里最好的设备,温度波动正负三度都算稳定!
“响应速度也快。”李向前说著,模擬切换加热和冷却。
打开蒸汽阀门,温度数字肉眼可见地快速攀升。
切换到冷却水,温度又迅速回落。
整个过程乾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周同和和陈工对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难以置信。
这哪里是改造?
这简直是重新赋予了设备生命!
而且是用这种…看起来如此简陋、甚至有些粗糙的自製元件实现的!
“小李师傅…你…你这个…”周同和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他指著那个灰色铁皮盒子,“这个温控…太准了!太快了!”
陈工扶了扶眼镜,语气带著技术人员特有的严谨和探究。
“李师傅,您这个温控模块,是用了什么先进的传感器或者控制原理吗?是电子管?还是…半导体?”
李向前摇摇头。
“谈不上多先进。就是利用了一些常见元件的热电特性,配合简单的逻辑判断电路,实现了闭环控制。”他轻描淡写,“关键在於对设备热特性的精確標定和算法补偿。”
这话说得半真半假,既点出了方向,又隱藏了关键。
【破障之眼】提供的碎片信息和【基因图鑑】带来的仿生学启发,才是真正的核心,但这不能说。
周厂长听不懂那些技术名词,但他看得懂效果!
这精准的温控,这快速的响应!
如果用到他们搪瓷厂的烧结窑和乾燥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