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1979从香江文豪开始作者河西村人 > 第五十六章 杂誌上市(第2页)

第五十六章 杂誌上市(第2页)

这可不是陈家华挑拨离间故作坏人,而是两家公司十年来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算得上是他们的保留节目。

“那可太好了,如果《鬼打鬼》和《新难兄难弟》撞上,对你的利益损失才是最大的。”

两人也没有下一场,聊了一会就各自离开了。

隨后两天,《新报》和《新城晚报》都在为改版后的《电影双周刊》预热。

两份报纸加起来有近十万份的销量,虽说用户或许有重叠,但也足够让杂誌小有热度。

这就是背靠大报社的好处,不仅有更完善的发行渠道,宣传也方便许多。

六月一日清晨,一万份《电影双周刊》杂誌被送到全港各处报亭和书店。

一万份的印刷数量是陈家华定的。

陈柏生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还担心卖不掉,毕竟杂誌销量最多的时候都没达到一万份。

不过隨后就被陈家华给说服了。

陈柏生这是苦逼日子过久了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新报》可是香江排名前三的大报社,光是通过它的渠道杂誌就能够卖出去一两千份。

再加上《电影双周刊》原本的受眾,又能消化掉两三千份。

当然陈家华最大的倚仗,还是杂誌的內容。

《电影双周刊》改版后採用全彩色印刷,而且选择的纸张质量也好了许多。

相比起目前香江的一眾黑白配色的周刊杂誌,《电影双周刊》立马显得鹤立鸡群。

与此同时,杂誌里面的內容也丰富了许多。

有对取消院线包底制度这个比较热门话题的细致专业分析,也有其他一些保真的娱乐新闻资讯。

还有对当前宣传地沸沸扬扬即將上映的《鬼打鬼》以及《邪斗邪》的票房预测。

两部都是喜剧,都带有点恐怖色彩,名字还非常相似,又都是邵氏和嘉禾的电影,可谓针尖对麦芒。

但陈家华觉得最吸引人的还得是对邵大亨的专访。

这次专访的內容可不仅仅是问他对取消包底制度的看法这么简单。

同时也包含邵大亨的创业史。

从他在魔都艰难创业再到香江逐渐成为一代电影大亨,採访都有涉及。

这不仅是创业史,同样也是发家史。

在香江待了二十一年了,陈家华非常清楚,香江市民除了喜欢看明星八卦,也喜欢看那些大佬的发家史。

甚至对一些大佬的相关新闻还更感兴趣。

后世香江豪门爭產事件,每一次都闹得满城皆知,比明星八卦热度还更高。

因此邵大亨一路走来的发家史,香江市民肯定会喜欢。

这次《电影双周刊》的封面就是邵大亨。

封面上邵大亨坐在一张古董官椅,双手拄著拐杖,身材消瘦,眼神却很犀利,炯炯有神地目视前方。

同时配上標题,从放映员到电影大亨!

整本杂誌共八十页,配图精美,內容丰富,定价也才十港元。

半个月的时间,陈家华就不相信一万份杂誌会卖不掉。

《电影双周刊》顾名思义是双周刊,不过为了方便发行,陈家华將其改成半月刊。

以后每个月的一號和十六號发行一期杂誌。

目前香江的杂誌价格普遍在5港元到15港元之间。

相比较之前5港元的售价,《电影双周刊》现在的价格翻了一倍。

但內容和质量提升了一大截,10港元可一点不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