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不许在朕屋顶上打架cp是谁 > 5第 5 章(第3页)

5第 5 章(第3页)

赵霁恍然。最前面这仨人演来演去,合着是要去求向太后垂帘听政啊?

不过更可能是几个人都对他这个‘名声在外’的王爷不怎么信任也说不定。

了解他们的意思以后,赵霁也非常自然地回答了。

赵霁:“朕亦同求。”

其中一个老头追问他求的结果。

赵霁慢条斯理:“母后允了。”

就算是历史忘得再多,赵霁都记得向太后是参政过一段时间的。尽管对于他来说,这皇位他根本不想要,但好歹得显得有良心一点,邀请一下向太后听政。否则那自己得多卸磨杀驴啊。

太后垂帘之后,要赵霁做的事就更加有限了。

拥有有限实权的上班第一天,赵霁的主要工作其实就是关于他自己的各项议题。

皇帝这工作,取其糟粕去其精华,也就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工作嘛,说白了,除了内容的不同。

工作的模式上来说,基本上天下工作都差不多。对此,上辈子过劳死的社畜最有发言权。

一个新人来到一个新的单位,除了尽快熟悉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之后就是努力和同事打成一片,搞好办公室的工作关系。

皇帝这工作,也是这样。

但赵霁作为宋朝的首席ceo,全大宋都是他的了。所以虽然也要搞好关系,但并不是特别急迫。

朝堂的政治环境很迷,总的来说,他要防的只有隐藏在朝堂背后的一个又一个门阀而已。

宋辉宗他爹,他爹的爹,他爹的哥哥……经过这几辈人兢兢业业绞尽脑汁地分权,武将方面,别说是有个‘功高盖主’的将军了。站角落几个将军天可怜见都没自己的亲兵。

各种针对于军队的削权和中央集权法令轮着法子地轮下来。

弄到现在,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几个武将老头站在角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隔着重重人海都能品出点萧瑟的味道。

至于文臣,他没见过一面的便宜爹留下的一批亲信,虽然说有几个刺头,但是忠君思想都根深蒂固,没有‘皇位人人坐,有天到我家’的谋逆想法。至于宋辉宗他哥留下的……他哥英年早逝,也没来得及培养自己的势力。

但虽然说是世家门阀独大,但门阀一般都没有特别大的野心。皇帝如果要培养自己的亲信,在不侵犯门阀既得利益的前提下,是自由且无拘无束的。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纵观有记载的这些年,除了个别一枝独秀的,其他‘名留青史’的几个权倾朝野的大奸臣基本都是赵吉这位艺术家一手培养,扶植起来的。

赵吉这位艺术家纵观一生,从登基开始,就一直在轮着小锄头,兢兢业业勤耕不辍地挖自家的墙角。最后觉得自己挖不过瘾,拽了几个人上来,给人手里塞了锄头要人家帮他一起挖。

现在坐了皇位虽说还是赵吉,但此赵吉早已非彼赵吉。现在的赵吉,反正是说什么也不会把高俅和王诜之流给拽搭上来,让他们帮自己挖好埋自己的土坑的。

可培养亲信这条路却也是赵霁必须要走的。今早上他就设想过。他如果要皇位坐稳,就必须江山稳固。

而要江山稳固,毫无疑问无论怎么做,归根结底都要侵犯到整个封建阶级利益。唐末之后,世家大洗牌,旧的世家大批倒下,更加隐蔽的世家门阀却在渐渐兴起。

门阀问题是历朝历代的硬伤。一个皇帝坐在朝堂,放眼一望大多沾亲带故。蔡京蔡卞这种哥哥弟弟齐上阵的不在少数。这些人此时看着老实,一旦被戳了,绝对会反噬。所以他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温水煮青蛙,一步步在对方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试探。

要做到这些,一支绝对属于皇帝,听从于皇权的核心队伍必不可少。

赵霁就这么一边坐在皇椅上,心里琢磨怎么削门阀的肉,一遍听着门阀的代表人们在底下人歌功颂德拍他马屁。

群臣都很给面子。

皇上第一天上岗,谁都没有为难赵霁,所有事项都是绕着他说的。

比如郡王妃是不是该搬到宫里,顺便封个后啊?

比如其他郡王府的女人该怎么决定位份啊?

登基大典应该定在什么时候啊?用什么规格举办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