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魁得承认,曲向东的话有一定道理,但他是从基层一步步上来的,对待群众有自己的办法,还不至于招架不住。便道:“我是听他们说,这事再不解决要去政府门□拉横幅了,这还得了?还能放着不管吗?”
曲向东听他口吻有些质问的意思,就说:“宋局,这我可要给你解释解释啊。这李国纲啊,纯粹就是来胡搅蛮缠的。耿祈年的朔正和盛江,包括还有一大堆卷在里边的企业,甚至还牵扯到当年橡胶厂拆迁的工人、镇上居民的拆迁安置等等问题,这可是一本陈年旧账、烂账、糊涂账,谁也算不清楚。市委都为这事怎么解决头疼呢,我们能解决吗?他李国纲非要把我们公安局掺和到里头,你说他安得是什么心?你就是这些年不在平京,也应该听过吧?兴攀镇嘛,那一大片地都荒了多久了,能解决不是早都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
兴攀镇这事,李国纲反映问题时一提到,宋魁就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复杂了,“我知道,老橡胶厂拆迁那会儿我还在市局呢,当时拆完以后,以为那片地很快就会搞开发建设,没想到这都十来年了还在那儿撂着呢。”
“就是嘛,所以咱们还是摘干净点吧,别在里头搅合,给领导添乱了。”
曲向东这人宋魁了解,说得好听点是性格比较谨慎温和,难听点就是唯唯诺诺,没什么魄力。指望他在这种事情上有什么敢作敢为的态度是不现实的。而且,这个问题讨论到这种程度也不方便再深入下去了,宋魁就没有再接话。
两人陪同下,宋魁进了办公楼,局长办公室在主楼的九层,办公室主任陈华已经在那儿恭候了半晌了。见着宋魁和两位领导一起上来,三巨头首次聚首,赶紧带着人迎上去,“局长,政委,何局。”
曲向东介绍:“这是办公室陈华陈主任。”
宋魁点点头,陈华道:“局长,您带过来的个人物品刚才我已经让人拿上来放好了。还有,办公室前几天刚收拾出来,您看看,要是觉得格局之类的哪儿还需要调整、有什么不趁手、不舒服的,您告诉我一声,我们这就重新布置。”
进了办公室,何崴的羡慕和不甘又涌了上来。
从王沿到宋魁,他已经经历两任局长了,自己还在副手的位置上坐得定定的。这间办公室,每回进来他都肖想着如果自己有朝一日坐在那张宽大的皮椅里,会是什么感觉?但他最后还是只能坐在对面,以后也只能坐在对面当汇报工作的那个。而且,今后还是给宋魁汇报工作。
他不忿地想着,直到看到桌上摆着的那张全家福照片——是宋魁和江鹭、女儿的,这种不忿和不甘又全部转为了嫉妒。他几乎无法直视照片里江鹭和宋魁依偎在一起幸福的笑容,可是他的视线又留恋着不舍从江鹭的脸上挪开。
宋魁看到何崴直勾勾地盯着桌上的相框,心下哼了一声,对陈华道:“陈主任,辛苦了,我看办公室就先这样吧。我这人不喜欢搞得太复杂,简单点就挺好。以后要是有什么不适应,再按照习惯改吧。”
何崴回神,脸上的面具也终于重新戴上了。宋魁觉得他还是这幅面孔看着顺眼一点。
陈华问:“局长,需不需要通知一下班子其他成员,开个简短的见面会?”
宋魁表示不必了,“我就是先过来随意看看,等会儿还得去报道,就先不打搅大家了。见面会还是等到下周一正式宣布任职以后再开吧,你们也好准备。”
陈华心道谢天谢地了,目前看这位新老大比前任好说话一些,办公室的工作应该不会太难搞。但……太好说话也不是好事,要是往后什么事上都被何崴压一头,那不是又跟曲向东一个德行?
市局这个情况,其实大家早都看透了,习惯了,虽然私下里很多人都对何崴很不满意,觉得他把市局的风气搞得很不好,甚至有些乌烟瘴气的。但是到了具体的事上,又都不约而同地站在何崴那边。没办法,人总要生存的,为了生存总得做出必要的妥协和牺牲。新老大来之前,有些人,包括陈华,其实是抱有一丝改天换地的希望的,可现在看,又觉得似乎有些希望渺茫。
从市局出来正是下午两点多,宋魁让齐远将他送到市委,向组织部报道以后,又去了政法委书记谢行那里点卯。
谢行这种领导,和宋魁在隗中的领导于文明属于一类人,都是那种和稀泥、老好人式的领导。他来之前就听说谢行有个绰号叫“平京市第一泥瓦匠”,好么,堂堂一个市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搞得好像在工地干活似的。
但是,这个绰号不能不说确实相当传神。
政法委说是管着政法口、指挥公检法,实则领导力很有限,更多只能是“协调”。协调嘛,公检法自来是谁也不买谁的账,政法委当然得当这个粘合剂、协调员,能不和稀泥吗?所以把谢行叫做“泥瓦匠”,还真是有些生动形象的。
宋魁在谢行办公室,听他唠叨了一个多小时平京市政法工作的核心要点,“三个突出”、“两个确立”……大下午的过来,屁股没坐热呢就开上了会,直听得宋魁昏昏欲睡,大脑宕机。
第13章、总算,电话铃响了,谢行的滔滔不绝也终于被打断,停了下来……
总算,电话铃响了,谢行的滔滔不绝也终于被打断,停了下来。
打电话来的是市委秘书长司宇,听筒里,宋魁听他对谢行道:“谢书记,宋副市长过去向您报道了吧?聊得怎么样?”
谢行看了一眼宋魁,似乎一下想起来什么似的:“噢,对,是郭书记找?”
司宇似乎应了是,谢行一拍脑门:“瞧我这记性。”应着挂了电话,起身道:“宋魁啊,郭书记还要找你谈话,那咱们今天就先聊到这儿。你快去市委吧,别耽误了书记的时间。”
郭书记找他谈话?
宋魁一下没做好这个心理准备,原以为第一个找他的人会是汪大川,没想到却是郭颖才。
下午刚去市委报道完,这会儿又要重新赶回去,宋魁心道自己这政治觉悟还有待提高,早就该先到郭颖才那儿挂个号的,现在这境况倒是有些被动了。
到的时候,司宇已经等了一阵了。他问了声司秘书长好,就跟着他上楼往书记的办公室去。原想问问司宇,书记找他谈话是谈些什么,想了想又觉得多余。谈什么,马上去了不就知道了,兴许也就是跟谢行一样,安顿一下工作,表达一下重视。
司宇将他领到郭颖才的办公室,门敞开着,他便敲了敲门,道:“书记,宋副市长过来了。”
宋魁看到郭颖才正在办公桌后边看文件,听到敲门声,才从文件上抬起头来,推了一下眼镜。
此前,在其他场合和新闻中,宋魁其实算是见过郭颖才的。他五十七八岁的年纪,但是人很干练,气宇轩昂,因此显得非常年轻。现在当面见到,更加深了这种印象。郭颖才的身上,没有高铭和汪大川那种官场涤荡多年的浊气和油滑,反而有一种清朗。这种清朗就像是雷雨过后的万里晴空,天高气爽、风朗气清,令人豁然开阔。
郭颖才看了宋魁一眼,就让他在办公桌对面坐。
司宇道:“那书记你们聊,我先下去了。”临走前,还特意带上了门。
领导谈话,关门与不关门之间是有着微妙的差异的。需要关起门来谈的事情,往往是不便其他人听到的大事、要事,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那种压迫感。或者,又是营造出一种私人交情,代表谈话双方相较他人更加亲密无间的信任关系。无论哪种,这扇门关上所传递出的信号都是很复杂的,宋魁也在门被关上后感到了久违的参加大考一般的紧张。
郭颖才看他有些如坐针毡似的,就笑了一下,“怎么,头一回坐到我跟前,还给你紧张上了?担心什么啊,丑媳妇也总要见公婆的嘛。”
宋魁老老实实承认:“是有些紧张。”
郭颖才把笔帽一扣,眼神也变得严肃起来,指指他道:“紧张就对了。你这报道第一天,按说我是应该说些表示鼓励、支持的话,让你干劲十足地上岗的。我也不想第一次见面就打击你的积极性,显得我这个人很不近人情。但是,找你过来,是因为岳书记交代了,要求我一定要在你到任后第一时间找你谈一次。不为别的,主要是因为在干部选拔考察过程中收到的一些关于你的举报材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