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十五年的禁忌 > 第3章(第1页)

第3章(第1页)

临出家门的时候,她朝着床头喊了喊。

“三妹,四妹,快点起床了,马上要迟到了,虽然说学校离家里吃一个芭乐的功夫,现在也该起床了。”

清音翻了个身,继续蒙着被子睡觉,刚刚梦里被训斥的难受,还留在自己的脑子里。

青蓝,揉着惺忪的眼睛看着墙上,墙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明星贴纸,她望了望,墙上并没有斜对面楼下用镜子反射的太阳光的影子。

这是她和邻居马泳宸的约定,每天早上七点,当太阳光正好映照到他的卧室的时候,他就用镜子反射一个光亮的影子到青蓝的卧室,青蓝每天看着这个准时起床。

这是马泳宸独特的“叫醒”方式。

虽然白清音和马泳宸一个班级,但是她和自己妹妹白青蓝却是关系要更好,白青蓝这天早上等了好一会,光亮并没有照射过来,望着窗外也并没有阴天,她着急地用自己的手机给马泳宸打了个电话,

“今天你怎么忘了打光啦。”

“今天是周六啊好妹妹,我在做梦你把我吵醒了。”泳宸讲。

“我就说,你怎么会忘了你这个差事,继续睡吧。”青蓝说。

姐妹俩睡在这间卧室的上下铺,清音被青蓝的声音吵得不行,有点不耐烦。

“啊这是怎么了杀人啦!”挂了马泳宸的电话不久,青蓝又开始大叫起来。

声音之大,把风凌街的人都震了起来,清音躺在床上不想理妹妹,倒把马爸爸、泳宸、一大早正在开花店门的梁柳溪阿姨给吸引了过来。

马爸爸一听到杀人了,随手从街上掂了一根棍子,作出一副即将要与歹徒搏斗的架势,冲进了白家,马泳宸紧跟其后,上到二楼才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歹徒,而不过是青蓝第一次来例假了,面对着红色的血,而发出的“呐喊!”

马爸爸和泳宸很快就知趣地出去了,梁柳溪阿姨试图压低青蓝地声音,“姑奶奶,你可小声点,我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你妈妈没和你讲过这事吗?这几天可得注意不要吃生冷的东西了。”梁柳溪轻轻在青蓝耳边讲着,她老公张泉成是大学老师,不像白采桢那么有生存的压力,从来说话就是慢条斯理很温柔,刚刚还咋咋唬唬的青蓝看到这么温柔的梁柳溪,顿时不知道怎么展现她刺猬一样的功力了,绵里藏针,一下子蔫了。

“讲过呀!但还是吓到了我,而且我得宣布一下自己是个女人了!”

“哈哈哈哈。。。。。。恭喜我们青蓝是个女人啦。不过这事,是我们女人自己的事儿,可不能再大声喊让别人知道了啊。你妈妈又回老家了吧,正好阿姨这两天也来事了,待会我在家熬一锅红糖莲子八宝粥,给你盛一碗。”梁柳溪在清蓝耳边讲完,下楼了。

睡不着,一大早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清音拿起日记本开始写日记。

2005年4月16,宁海市,晴转多云,

时间真快,已经是四月中旬,相比较春天,我其实更加喜欢宁海市的冬天,春天一来,妈妈和妹妹都表现地比任何时间都更加躁动,也许这就叫“发春”吧,嘿嘿这句话千万不能让别人听到,要不像我这样的“淑女”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我妈和街道上的马叔叔好了一段时间了,又要去老家离婚去了,马叔叔人挺好的,但我不知道以后会不会一直对她好,希望她不是空虚去谈恋爱的,我理解妈妈开店很辛苦,我希望她能真正找一个让她更好的男人,而不是仅仅是一个好男人。

在我的印象里,爸爸是一个很帅的人,学历很高,外人看来,也是那么的温文尔雅,可是还是伤害妈妈特别深,所以一个正直善良偶尔又可爱的人,其实才是最难得的,希望妈妈找到这样一个人。

我也慢慢明白这个道理了,就像是课外习题集那么多,也都还不错,但是选择真正能提升自己的,还是得好好选选的。

青蓝每天就像得了多动症,在学校里参加运动会,膝盖磕破了,每天咋呼呼喊疼,让人头疼,今早上又闹大姨妈,也不知道害羞。看新闻说昨天半夜地震了,5级,可是我什么都没感觉到,只桌上的杯子摔碎在了地上,可不可以生活中不喜欢的事情,让他们发生在睡觉的时候,静悄悄来,静悄悄走。

她们相差两岁,可是性情却大不一样,白清音性格冷清,就像是一株这座城市常见的白玉兰,清雅,美丽,带着一贯的疏离与冷静,白青蓝性格活泼。

妈妈之前喜欢叫她三妹,叫白青蓝四妹。宁海风俗喜欢把女儿叫妹妹,把儿子叫弟弟,清音并没有其他兄弟姊妹,她经常诧异妈妈为什么叫她三妹,四妹。

白清音曾经问过妈妈,妈妈笑着说,因为喜欢这么叫,朗朗上口,“大妹二妹”没有“三妹四妹”叫起来顺口。

她曾经听到妈妈和隔壁梁柳溪阿姨聊天,才知道,原来妈妈是生了青蓝后流产过两个孩子,都是成了形的胎儿,那之后她就上环了。她们在她的心里还有深深的地位,“死者为大”,所以才把她们叫三妹,四妹,在心里给他们留着位置。

关于妈妈的秘密,“三妹、四妹”只是冰山一脚,清音常常坐在二楼写作业,妈妈喜欢在骑楼下面的过道和阿姨们聊天,她慢慢拼接出了关于妈妈过去的事情。

以及她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去离婚的故事,十几岁的时候,对成年人的感情,她得慢慢去理解。这如同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当时理解得不透。“青春的时候,并不是完全的开心,心里总是有一些事情。”

第四章“孤味”妈妈与风凌街“鸡娃”

清音家在风凌街的中央,楼下是妈妈开的面线糊店,这是在宁海非常受欢迎的小吃。而且整个店里只卖这一种食物,倒也生意兴隆,卖出了名堂,逐渐在风凌街渐渐站住了脚。

刚开店的时候,街坊邻居看着白采桢一母拖二女不容易,曾经建议白采桢多卖几种花样,沙茶面、花生汤,牛肉丸,蚵仔煎,顾客的选择多了,生意会更好,可是白采桢并不这样认为,她认为,开小店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一样东西,让食客念念不忘,又不是大酒店,她的人生讲究“孤味”,烈火烹油,一腔热血,一心一意。

十七岁的清音记得,妈妈总是在三四点就起床准备店里一天的食材,最早员工少的时候,她起早贪黑是最辛苦的那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