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下午,他一说完,就有人跑回家拿刀砍竹子,编围栏。
几家人基本上都出动了,贺存看着满地的竹笋,带着人将那些小各儿,刚冒出来全部挖了回去,不然就切片,全部搞成竹笋干,冬天拿到北方去买,不也一样。
一筐一筐的新鲜竹笋被搬到河边清洗,川婶子带着人将笋壳剥开,一个个清洗干净,再堆放在干净的竹筐里,一箩筐一箩筐的往回搬。
凭借他们多年的种地经验,最近天气不错,不会有雨,于是妇女们磨刀呼呼,开始切竹笋,挑出那些小的,剩下的基本上都切成了薄片,晒成干儿了。
看着满满两大筐的干笋片,贺存也不由得感慨,切的时候他还去看了,十几筐,最后就这么点儿了。
七八个人忙了三四天,才将所谓的鸡圈做好,清一色的竹条篱笆围成的鸡圈,看上去完美极了。
木头拼成的木槽可有用来装草,还有个竹棚,离地面大概五十公,足以保证下雨天,鸡仔不会没有休息的地方。
要不说劳动人民有大智慧呢,这些小细节在他没想到,或者吃亏长经验之前,大家都已经帮他屏蔽了,他好像带着天然的作弊器,有系统,有一堆有经验的帮手。
贺存将这个大鸡圈划分了好几个区域,既然要搞养殖业,肯定不会只养鸡,养鸭、鹅、猪、羊、肉牛、马,还有兔子,蜜蜂都可以,想吃羊肉汤、想吃麻辣牛肉,他来了就没见到买牛、羊肉的。
还可以养一点奶牛,甜品蛋糕少不了的牛奶,什么奶油、奶粉,奶茶不都需要这东西,头脑风暴中的贺存一时间想到了无数甜食,看来养奶牛迫在眉睫。
一时间想得美好,冷静下来后,贺存更觉得此举可行,尤其是蜜蜂,现在的糖最贵了,岭南一年到头最不缺的就是花草。
怎么想着贺存便找到川婶子家,将蜜蜂这件事交给这对中年夫妇,好像大家没有什么不会的,尽管一开始时都有所推脱,害怕自己做不好,但真上手后,没人出现大失误。
刚开始时只有两箱蜜蜂,发展到后来贺家有二十多箱蜜蜂,每个月光是取蜂蜜都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不说蜂蜜在贺家是多么平常的东西,手下的家侍、长工每一家都有一两罐。
大家也从一开始的舍不得吃,到后来吃烧烤时候给肉刷了刷。
久居深山,不知外界岁月流逝。
再一次去临安县时,已是小满,可以明显感受到街上的气氛又紧张了一些,径直去了贺氏商行,店里生意怎一个惨字了得,贺轩一个人坐在店里看书。
“哥,今日怎么在店里?”贺存带了些新鲜水果。
贺轩接过篮子,“最近休息,你店里生意不管了?”
“下个月夏收后,再开始做生意。”看到他眼下一片青黑,看上去心情、精神不是很好,“你也好久没回去了,回去看看修文,家里几个在崽崽时常念叨你这个大伯。”
等了半晌,贺心怡拉着朱夫人跑了进来,一脸兴奋,“哥,你要不要去看看酒楼。”
“崔玉他们装修好了?”
眉目含笑的贺心怡点着头,“装修得很好,谢谢二哥。”
要不是崔玉说二哥给他拿了图纸,她都不知道自家一向全能的二哥居然还懂这么多东西。
一楼大堂,镂空雕花的屏风隔间,进门左右开路,一上一下两个楼梯道,大气辉煌,视线开阔。
过道的墙上全是花草字画这一类的书画,世俗与文艺的结合,正中两个女子的内心。
跟在身后的贺轩,进了门看到两人、四人、六人小桌,充分利用屏风、过道以及窗户的位置,将一楼的大厅安排的密中显松,不拥挤狭小。
大家在一楼转了一圈,又往二楼走去,空荡荡的二楼除了屏风、字画都上新了以外,还没安排桌椅。
“心怡这二楼准备卖什么?”贺轩出声。
见大家都看着她,贺心怡带着点儿不好意思,烤鱼是二哥想出来的,店铺是二哥嘱咐装修的,她好像没干过什么正事,攥着手绢,“我暂时还没想法。”
贺轩微微颔首,“先把楼下的生意做好,慢慢来,要是忙不过来,找贺云帮忙。”
“最新一批流民里,应该有会厨艺的人,你若是需要人手,我给你留意着。”
“谢谢哥。”受到鼓舞与支持的贺心怡看了看身边的朱夫人,两人相视一笑。
一向高冷知礼的大哥可有可无的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