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我在古代种田养崽七叶亭 > 第30章(第1页)

第30章(第1页)

见气氛微僵,张老汉笑了笑出声,“那可不行,你们可不能来抢我饭碗。”

大家听到这话,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东家很好的,等以后你们就知道了。”张老汉见大家不以为然,解释了一句,就不再多说。

见白云村的其他村民坐在一起开始吃着饼,先前那个被说的年轻人肚子饿的咕咕叫,他红着脸,戳了戳身边一道来的汉子,“哥,走,去边上的河里喝点儿水。”

“行。”边上的男人赞同。

他们这群人都是隔壁柳家村来的,一大早听说这边白云村招工,便早起赶着夜色早早来了,深怕人家点着人数,人够了就不要了。

听别人这么说了一句,两人随便糊弄点儿早饭,便来了,又是一早上的体力劳作,这会儿看着别人吃饭,肚子直叫,口水直冒。

两人刚起身,张老汉看到自家儿子挑着东西往上走,见到两小伙子起身,以为他们是要去方便,提醒道:“你们搞快点儿,一会儿要吃饭了。”

见两人呆滞着,他又补充一句,提醒道:“别喝河里的水,那边又专门喝的水。”

两兄弟这才看到白云村的人都去那边的大木桶里盛水喝。

张勇一走近,就大声喊着,“吃饭了。”

张老汉上前问道:“东家今天又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今儿,大家都有口福,东家亲自下厨,毛血旺!”张勇将崭新的大木桶放在他们休息的石板上。

后面赶来的张瑞则是挑着一筐子馒头,一桶米饭。

在柳家村的人陷入呆滞之中时,家侍们纷纷自行拿起自己的碗,舀上两大勺糙米饭,盛上一大勺红油漂浮的毛血旺,新鲜的豆芽、血块、薄薄的肉片、青菜,葱花香菜点缀,光是闻到这个味,就已经勾人得不行了。

走在最后的贺存,看着柳家存村来的人,“快去吃饭啊!站着干什么。”

“我们也可以吃吗?”肚子直叫的柳家小子,不确定道。

贺存朝让他们点了点头,“嗯,一天十文钱,管午饭,当初就是这么说的。”

接过碗筷的小伙子猛地朝他鞠了一躬,“谢谢东家!”

第47章清明时节

贺存转身和张勇两兄弟,一起研究着大家新填平的洼地,对这些并不是很懂的贺存,认真听着两兄弟的讲解,以及他们自己的看法,时不时还有一边的村民提出一些奇思妙想,对此贺存都一一记下,对站在身边的贺云说着什么。

这一幕在柳家村这些外人看来,无比和谐。

有人提出,那个坎土曼并不是很好用,又不少人都不习惯,但也不少年轻气盛,力气大的小伙子很喜欢,比他们原先的小锄头实用多了,原先的锄头挖土费力,一锄头下去带起来的土块太小,非常浪费力气。

收集了不少有用信息后,贺存和大家挖了一下午的地才回去。

每日跟着大家,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如此往复从春分干到清明时节,才将白云村所有的土地翻了一遍。

四月初,贺存便带着人一边撒肥料,一边翻地,将开耕过的土地翻新暴晒,开土作沟,以便排水,学习元代先进的水田耕种技术,第一年先种水,水稻收后,立即排水种植麦子。

一边实践一边学习,忘了育秧苗的贺存转身选择了种植系统里打折处理的红薯、玉米、大豆以及花生,不少村民看着贺家家侍每天背着一堆不知名的草藤(红薯秧)种在地里,好奇归好奇,但是大家都选择种植自己熟悉的水稻。

全村人一致看向贺家,上午他家一有个风水草动,下午全村都知道。看着张老汉他们将附近所有枯枝烂叶全堆积在一个大坑里卖,有些知道的倒也不在意,他们也懒得搞,手持系统,可购买无数肥料的贺存倒也没反对,和张老汉说了要做好防范措施后,任由他们自己做。

一排排绿油油的红薯秧苗插在土垄上,除了贺存知道这是什么以外,大家都对贺东家一大早从县城外商那里购买的外来物种表示新奇,只知道东家说这个红薯,红皮黄心,煮熟后香甜软糯,饱腹感强,是个高产的粮食作物。

对此毫不怀疑的张老汉,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地里巡查一遍,再回来吃早饭,深怕下山的野猪或者鸟雀给他糟蹋了。

涂抹过抗病虫农药的玉米种子,有的被鸟雀啄出地面,躺在泥坑里无人问津,张老汉找来几块布料给稻草人穿上衣服,摆在田间地头,每天都在和成片的麻雀作斗争。

一到连着几天雨水,贺存便在雨停之际,带着人将红薯地里堆积的雨水全部排除出,种在土垄上的红薯、玉米,并不受害,对于喜热喜湿的水稻,他倒是颇为放心,新买的品种都是抗倒伏的,遇见风也无大事,一番对比下来,成效明显。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