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个孩子又和偷偷溜学回来的沈志远玩得不亦乐乎。
因时、因地制宜,贺存打算办的幼儿安置所,每到春秋收的时候,都会下地干活的,不是多重的体力活儿,而是想掰玉米这样的事。
他资助的人得一个道理:天下不可能有免费的午餐,至少在贺存这里没有。
还有就是资助学生的事,估计得好好考虑一下,书院里学生那么多,他不可能每个人都去资助,这个人选得好好考虑。
等他后面在书院腹肌开几家店铺再说,实在不行,就立个奖学金,符合条件的人自行申请,这不就解决了。
联系了修房的人后,贺存直接去了年初时,在城西北角落购置的一块地,那时候只想着以后也不能只在白云村发展,走出白云村是必然的,所以在第一批地开出来后,他就在城西北买了巨大的一块地。
店里的第一批员工已经可以熟练处理各种事务,将青州之行提上日程的贺存,紧促的安排着各种事宜。
将幼儿安置所的策划书交给贺云,有空去盯着房子修建。
白云村的家侍一家来了一个能干事的,一来是熟悉熟悉这边的环境;二来是实地考察一下,自己所管产业能否在这里发展。
虽说是一家来一个,基本上都是家里的老汉带着一个儿子前来。
一车人逛完这块地,心里说不出的感慨,无外乎是这块地也太大了,还带着一丘山,两条河。
买下这么大一块地方,应该要不少钱吧!或许有钱也不一定,毕竟这么大一块地。
不说他们吃惊,就连贺存自己也吃惊,这块地还是一开始帮沈温书时买的,那时候多便宜啊!双方都以为对方脑子多多少少有点毛病,所有这个价格那是格外美丽。
现在Y一看,自己还是明智的,果真任何时候买地都是最赚钱的。
不过,看着这堪比亚马逊密林般的地方,心里多多少少有点不习惯,难怪当初那些村民不愿相信他,要不是自己干过这事,他也不太相信这事。
没事,慢慢来,一天十文钱,还管一顿午饭,告示往城门口一贴,保证有人排着队要来干。
除开流民,农闲时间,大家都想多挣一笔钱,能过个好年。
世代种地,卖的就是这一把力气。
行程往后推了推,将村子里柳江柳河两兄弟、林松、以及做饭的川婶子等人叫了过来,妥妥的后勤保障。
考虑到这密林当中各种有毒的动植物太多,济世堂的大夫,在他们上班的时候,亲自坐镇。
每天看着任务量,只要提前干完,不管到没到下班时间,一律下班,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每三天结算一次工钱。
发展到后面,大家都对那一顿中午饭上了心。
毕竟出去干活,哪个东家会这么诚心实意,真烧了两大锅的红烧肉,大块大块的肥肉,一弹一弹的,入口松软的土豆,鲜美的汤汁,不少人吃得太多,一时都弯不下腰干活了。
于是,第一天大家在院子里随便找了一个地方休息了半个小时。
下午上班时,见贺存出来巡视,一群人笑着调侃,“东家会不会看我们吃太饱,干不了活,明天就吃不上这么好吃的饭菜了。”
有人说了这话,随即就有人补充道:“东家不必担心,我们下午加班半个小时,给您把时间都补回来。”
“就是,还希望东家不要和我们这群莽夫计较。”一群大老粗尴尬解释着。
三代以上也是农民的贺存,丝毫不介意的摇了摇手,“你们要是喜欢,让川婶子明天再做一次。”
“你们有一把好力气,这地开出来,有些小地块不方便犁,还会招人翻,到时候你们有空就来。”
“行,保证给东家收拾好。”为首打头的男人立即接下这活儿。
毕竟这么好说话的东家,简直就是百里挑一,你都不一定能挑到,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可不得抓住,机不可失!而且这管午饭!
朝大家点了点头,贺存就往那边的河边走去。
倒也算不上是什么河水,就是上条河的分支,河道都快干了,要是遇到接连几天的那种大雨,估计还是会起来的,还是留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