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结束了估摸有半个多月的时间,领导又找上叶秋,给她安排了第二个任务。
据说,讲座通过群众及媒体的宣传,很有效果。
尤其被几个官方大V转发表扬,指出要聚焦关爱特殊群体,多尊重,少偏见。
舆论发酵,造成不小的积极影响。
教育局和本地的妇联协会认为,给普通人做这样的科普很有必要,慈善基金拨了一部分款项,作为邀请演讲嘉宾出席的费用,将要联合几家特殊教育学校及机构,长期开展这类科普性讲座活动。
校领导如是说:“以后,我们会经常和医院的专家合作,文化馆会提供场地,和学校的资深特教一起,做更多类型的讲座。”
这般正向的发展,让叶秋心里高兴起来,但她还是不明白找她过来的原因。
她问:“那我能做什么?”
校领说:“莫医生的讲座内容很不错,有新意,而且通俗易懂,学校想邀请他进行长期合作。”
闻言,叶秋怔了一下。
领导接着说:“莫医生很优秀,但毕竟他在医生团队里还是很年轻,我听说他还没满三十,正是工作的上升期,经常参加这样的讲座,其实也占用了他的时间和精力,不知道他愿不愿意……”
领导顿了一下,舔了舔嘴唇:“况且以他的资历来说,可能讲座的佣金不会很高。”
叶秋听懂了重点。
领导说:“所以想让你去问一问他,看看他的意思,毕竟你们也是熟人,熟人之间好办事儿。”
熟人好办事。
这在小城市的圈子里是常见的套路,或许哪怕套在全世界也是这个逻辑。
叶秋从没想过,自己某天还能有这样的价值,有机会去找自己的熟人,帮学校的领导办事。
虽然她和莫怿也算不上有多熟,甚至他们之间的关系还陷入了尴尬。
其实,也算不得尴尬。
准确来说,只有她单方面觉得尴尬。
那晚吃完饭后,莫怿还叫代驾小哥绕路送她回家。
黄酒的后劲很大,他靠在副驾驶上休息,叶秋坐在他后面的位置上。
车到她家小区门口时,莫怿还特地回头和她道了再见。
他甚至还能冲她微笑,坦坦荡荡的样子,仿佛问出那句令人尴尬的话的人不是他。
“叶老师,”领导叫了她一声,“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叶秋心里一阵犯难,她张了张嘴,想要拒绝,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推脱。
叶秋硬着头皮点了点头:“我尽力试试吧。”
领导没给具体的时间,叶秋便拖了几天。
自从讲座回去后的那晚起,叶秋便没再和莫怿联系过。
倒是莫恬一直和她有联系。
两人加上微信后,莫恬几乎每天都会在微信上和她发消息。
起先两天,要么问她关于孤独症的各种专业知识,要么和她分享自己的漫画进程,要么夸她干预笔记下的人物写得鲜活,能让自己从里面找到好多创作灵感。
渐渐的,话题不再限于工作。
天南地北,吃喝玩乐,女孩子喜欢的话题,总是能搭上几句。
这天中午,她们聊到了莫怿。
叶秋很好奇,没忍住问莫恬:“你哥哥不就是研究这方面的医生吗?他给你的指导,或许会更专业呢?”
莫恬说:“不一样,我哥这个人,没什么想象力,他给我的讯息都太单薄枯燥,带来不了一点灵感。”
叶秋回了她一个小狗偷笑的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