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重生之我成了偶像队友的表妹 > 节奏渐强(第1页)

节奏渐强(第1页)

等待的回音比她预想的要迟。

邮件发出后的第一天,郑时月还会时不时下意识地刷新邮箱;到了第三天,她开始为自己那种莫名的期待感到些许好笑;而当第五天的夕阳透过窗棂,在她书桌上拉出长长光影时,一种淡淡的失落感终于难以抑制地弥漫开来——也许她那点稚嫩的创作,在他眼中根本不值一提,甚至懒得花时间点评。

就在她几乎要开始怀疑是不是网络吞没了那封邮件,或者自己是否误发了空邮件时,第六天的清晨,新邮件的提示音终于清脆地响起,打破了连日来的沉寂。

她几乎是扑到电脑前点开邮件,却发现回复异常简洁。只有一个系统自带的点赞表情符号,和底下寥寥两三行、关于某个鼓点音色可以更尖锐些的技术性修改意见。公事公办,干净利落。

虽然得到了认可,但那过于短暂的反馈,像一杯温吞的水,让她心中刚燃起的小火苗“噗”地一下微弱了许多。

她好像有点贪心了。

郑时月盯着那几行字看了好一会儿,才深吸一口气,将这点小情绪挥散——志龙欧巴身处那样高强度的环境,能抽空回复已经很好了。

她这样告诉自己,然后将注意力重新投入到大洋彼岸的新生活中,试图用忙碌填平那细微的涟漪。

加州的阳光一如既往的灿烂慷慨,驱散着心头的些微阴霾。

郑时月的生活,也仿佛被这阳光注入了新的韧性,她正从一个适应者,稳步转变为一个积极的构建者,努力在这片新土地上打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学业上,她已不仅是成绩单上的“全A生”,更开始展现出令人侧目的创造力。

在一次关于“声音科学”的跨学科项目里,她没有满足于简单的理论阐述和海报展示,而是大胆地动用她的音乐制作软件,亲手合成、采样、编辑了一系列截然不同的声音,制作了一段长达五分钟的精彩演示音频,直观而震撼地展示了频率、振幅和音色如何微妙而深刻地影响人类的情绪与感知。

这份作业让那位以严格著称的科学老师惊叹不已,不仅破例给出了A+的满分评价,更在全班面前,毫不吝啬地表扬她展现了“非凡的创造力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卓越能力”。

那一刻,台下同学们投来的目光,不再是初来时那种对“异类”的好奇或疏离,而是真正的惊讶与佩服。

她凭借硬实力,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尊重。

她依然没有、或许也并不渴望完全融入所有的主流社交圈,但她开始自然而然地吸引那些志趣相投的灵魂。

那天,当她正一个人坐在餐厅角落享用午餐时,一个同样痴迷电子音乐制作的男生德文(Devon)和一个热爱电影制作、总在寻找原创配乐的女生薇薇安(Vivian)主动坐了过来,热情地讨论起她上次课堂展示的音频,并真诚地寻求她的合作意愿,希望下次的跨学科项目能请她为他们的短片创作一段原创配乐。

郑时月看着眼前两位眼神发亮的同学,欣然点头同意。

Devon和Vivian是典型的青梅竹马。

在郑时月面前两人经常习惯性地互怼,言语间刀光剑影。但她敏锐地观察到,虽然德文嘴上从不饶人,但凡是薇薇安需要的器材、资料,他总是第一个默默递过去;有人无意中打断了薇薇安说话,也是德文最先皱起眉头。

在拥有前世记忆的郑时月看来,这不过是青春期男孩吸引心仪女孩注意的、笨拙又可爱的调皮手段。

她暗自猜想,依照她前世阅遍小说漫画的经验,假如没有强大的“天降”意外出现,这两位吵吵闹闹的朋友,大概率会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顺理成章地走到一起。

这让她觉得有趣,仿佛在旁观一部生动的青春剧。(也许这就是就近吃瓜的快乐(*^▽^*))

而她的主线任务,则更加明确——完成系统发布的【跨洋灵感】。

她几乎将所有课余时间都泡在了【沉浸式学习空间】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每天一回到家就关上房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

她反复聆听、解构系统提供的权志龙早期作品,用专业的眼光去分析那些曾让她作为粉丝时心跳加速的节奏切分、音色选择和编排技巧。系统任务的核心是理解后的融合与再创造,不是模仿,她要做出带有“郑时月”印记的东西。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有一个关键的片段,她反复调试了整整两三个晚上,叠加了无数层效果器,都无法达到她脑海中希望有的那种“既有冰冷机械感又带着一丝人性温暖”的怪异又和谐的效果。

挫败感如同藤蔓般缠绕上来,几乎让她烦躁得想砸键盘。

“月月,遇到瓶颈了?”父亲郑源烨恰好端着一杯温牛奶走进来,看到她有些烦躁地揪着自己额前的碎发,温和地问道。

听女儿气鼓鼓地、甚至带着点委屈地描述完那讨人嫌的音色如何不听话,郑源烨想了想,没有直接给出技术性的解决方案,而是放下牛奶,转身从隔壁的乐器房里抱来他的木吉他,坐在女儿身边,即兴弹奏了一段悠远又带着些许寂寥的旋律。

音符如水般流淌在房间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