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果在路上跟她爹打了个嘴炮,最关键还打赢了。以至于她回头吃起冰棒来,都觉得嘴里的冰棒更香甜了,每一口都是胜利的味道。
可能是嘴角的笑容压都压不住了,所以牛专家接过她递来的冰棒时,都忍不住好奇地问了她一句:“怎么这么高兴,今天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江小果嗦一口冰棒,随便找了个话题:“也没什么好事儿,就觉得今天天气这么好,应该很适合插秧吧?”
牛专家点点头:“确实适合。不过夏天天气热,接下来灌溉也是个大问题。”
提到灌溉,江小果可能不清楚里面的玄机,但小江村的村民们是懂的。秧苗成功移栽到水田里之后,要经常来水田里察看一下水量,水多了不行,因为根系会腐烂水里的养分会流失;水太少了也不行,会导致水稻营养不良,产量减少,尤其到了后面幼穗形成时和抽穗开花期,更需要加强水分灌溉……
虽然小江村村口就有河流经过,水源不成问题,但想要把河里的水引到农田里来,这中间却困难重重。
之前小江村的村民们为了农田灌溉的事情,没少起冲突闹矛盾。江小果小小年纪就听过不知道多少起类似这样的事情。
就比如她爹江福和一小组组长戴欣当初就是因为水田灌溉的事情起了冲突,好长时间两家都没怎么说话。
其实按照村长江祖望的意见,最好的办法就是沿着小江村的田地修一条引水渠,平日非农忙时节,村民们还可以用来洗点儿东西;等农忙的时候,就可以按照顺序依次开渠放水……
不过修引水渠不是个小数目,而且还得上面的领导审批,所以目前为止,小江村的村民们灌溉水田,用的最多的还是水泵。
这个时候的水泵,是比自行车都要更奢侈昂贵的东西,差不多要800-1000块钱人民币一台。家家户户都想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水泵是不可能的,一个村能有个一台那都算是经济条件不错了。而且那个水泵又重又沉,一个人根本弄不了,有时候需要好几个人一起协作。所以轮到农田放水的时候,一家人熬夜不睡觉等着连夜放水那都是常有的事情。
不过现在好了。
现在江小果把一个小组的农田都集中在一起,这样以后再碰到需要浇灌农田的时候,就可以一次性派几个人放一整个小组的水,然后大家轮流干活儿,这样既不会吵架,又可以充分保证大家的休息时间。
不过她这5个小组的灌溉工作好解决,但像她爹江福那种单打独斗的老顽固,可能就没这么好弄了。
江小果虽然嘴上说是要跟江福他们打擂台当对照组,但大家要比的是科技和经验究竟孰优孰劣,所以在灌溉农田这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上,江小果作为村干部,还是非常大度地表示他们可以主动退让一步——到时候可以让这8户人家先用水泵灌溉,然后才是他们这5个小组的村民们轮流浇灌。
-
虽然浇灌农田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但跟之前的种田插秧比起来,至少没那么辛苦忙碌了。
毕竟插秧的时候是所有人从早到晚都在农田里待着,一弯腰就是一整天,而灌溉农田则只需要留下几个人守着水泵放水就可以了,所以这个时候,村里多余的劳动力们就暂时被解放出来了。
以往这个时候,这些被暂时解放出来的劳动力通常会分为两个阵营。有上进心勤快一点的呢,就会选择进江河的毛竹厂里打一打零工,赚点儿零花钱;而那些没什么上进心的呢,就会在村子里溜溜达达造谣吃瓜,毕竟刚结束了一场农忙,还有什么比八卦造谣更能缓解身体疲惫的事情呢?
那些勤快有上进心的自然不用管,但这些游手好闲爱八卦造谣的,江小果觉得最好还是稍微管理一下。
所以江小果在跟牛专家商量了之后,又临时在小江村加开了一个免费的“种植培训班”。
这个“种植培训班”跟之前教村民们种粮食的培训班差不多,只不过这一次牛专家教大家种的是蔬菜。
之所以选择开这样的种植培训班,一方面是因为蔬菜跟粮食对小江村的村民而言一样重要,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组织村上的妇女们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本身就是江小果的本职工作,年底是要写进工作报告里交给上面的领导考核的。
上一次种粮食,贾秀莲为了不惹江福生气,最终选择了不加入牛专家的专家组,但这一次种蔬菜,她是死活不肯再听江福的了。
贾秀莲给出的理由也确实很充分:“你种粮食有经验,所以我可以听你的,但种菜,你这辈子就没下过菜地,所以这一次说什么我都不能听你的……”
江福知道贾秀莲虽然是个好脾气的女人,但一旦下定决心认准了的事情,那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否则江小果那个倔脾气随的是谁?
所以最后他索性也就睁一只闭一只眼,随贾秀莲去了。
江小果在“种植培训班”看到贾秀莲的时候,还是挺高兴的。因为这至少说明她娘虽然跟她爹那个老顽固一起生活了一辈子,但起码还保留着一些自我认知,没有完全被她爹洗脑成功。
因为村里大部分人都进厂去打零工挣钱了,所以这一次的“种植培训班”来的基本上都是跟贾秀莲一样稍微上了点年纪的妇人,年轻人几乎找不出一个。
不过这倒也不影响牛专家的上课热情,而且在牛专家看来,种田可能还需要一点体力,但种菜,对体力的要求其实并不算高,很多时候只需要一点技术就可以了。
江小果对种田不是特别感兴趣,但她对种菜倒是有点兴趣,所以跟着村民们一块上课旁听的时候,她也学了个最简单的种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