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中文

笔趣阁中文>大唐之九千岁 > 第 21 章(第1页)

第 21 章(第1页)

一大清早,木工坊里已响起刨木的沙沙声,木屑在晨光里打着旋儿,混着松木的清香漫在空气里。杜二郎刚把一块松木牢牢固定在案上,锛子扬起的弧度还没落下,就见管事背着手从廊下踱过来,青布长衫的下摆扫过门槛时带起些微尘。

他连忙停了手,沾着木渣的手掌在粗布围裙上反复蹭了蹭,围裙上打了好几块补丁,都是被工具磨破的。“管事莅临有何贵干?”他躬身作揖,额角还挂着晨露凝成的水珠,许是天不亮就来开了工。

管事眯眼瞧了瞧案上初具雏形的木梳,又瞥了眼墙角堆着的半成品,喉间“嗯”了一声:“你这手艺倒是越发熟练了。”

杜二郎低着头没接话,手指无意识地抠着锛子的木柄。

管事见他这副模样,摆了摆手:“罢了,门外有两位客人找你,瞧着像是体面人家,你去见见吧,别失了礼数。”

杜二郎闻言一愣,手里的锛子差点滑落在地。他在这工坊做了十年活计,除了催账的债主,从未有人特意来找。“找……找小的?”他讷讷地问,眼里满是茫然。

“难不成还是找我这老头子的?”管事拍了拍他的肩,力道不轻,“快去,别让客人等着。”说罢背着手转身,脚步声混着远处的拉锯声,渐渐消失在工坊深处。

杜二郎望着管事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沾满木屑的手,忽然想起昨日打磨的那盏灯笼,难不成是买主嫌做工不好,找上门来了?他心里咯噔一下,攥着锛子的手指紧了紧,终是解开围裙搭在案上,朝着休息室的方向走去。晨光透过高大的窗棂,在他脚下投下长长的影子,与满地木屑缠在一起

杜二郎攥着衣角,脚步迟疑地走向休息室。门帘是粗麻布做的,边缘已经磨得起了毛,他伸手一掀,带着松木香气的风便卷着晨光涌了进去。

掀开门帘的刹那,他猛地顿住脚步,呼吸都漏了半拍。屋里靠窗的位置坐着两人,衣饰光鲜得让他有些不敢直视,子身着玄色锦袍,领口袖边绣着暗纹,衬得身姿愈发挺拔,正端着茶盏的手指骨节分明,一看便知是养尊处优之人;旁边的女子穿着水绿罗裙,裙摆上绣着细密的缠枝纹,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泽,发间插着的珠钗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端的是一对神仙人物。

尤其是那娘子,眉眼间的轮廓让他觉得格外眼熟。

他连忙低下头,匆匆躬身行礼,袖口沾着的木胶还没干透,蹭在衣襟上留下块半透明的印子:“娘子安。”目光在两人之间慌乱地打了个转,终究还是落回璎璎脸上,声音带着几分不确定,“请问娘子找小的有何事?可是那日买的灯出了故障?”

说话间,他的视线不自觉地扫过自己的手,指甲缝里的木屑还没清理干净,与眼前这两位的精致利落比起来,更显得自己粗鄙不堪。心里那点关于灯笼的猜测又冒了出来,难不成真是灯出了什么岔子?他越想越不安,后背竟悄悄渗出了汗。

璎璎听见这似曾相识的嗓音,猛地抬头,视线如探照灯般扫过杜二郎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尤其是指甲缝里嵌着的黑垢,那颜色、那形态,与元宵夜在灯摊前所见分毫不差。

她立马转头朝李祈安,语气笃定得没有半分迟疑:“没错,这就是那摊主,是他卖的灯。”

李祈安闻言,缓缓放下茶盏,青瓷杯底与桌面相触,发出一声清越的脆响,瞬间压过了杜二郎的呼吸声。他抬眼时,眸中已无半分温度,玄色袍袖在身侧轻轻一拂:“某乃官府中人。”

话音顿了顿,目光如鹰隼般锁在杜二郎发白的脸上,一字一顿道:“现怀疑你与潘家娘子命案有所牵连,需随某回府衙协助调查。”

每个字都像从冰窖里捞出来的,砸在地上能凝出霜花。休息室里的晨光仿佛都被这语气冻住了,连窗外飘进来的木屑都停滞在半空。

这话语气不重,却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杜二郎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吓得腿肚子一软,手里的工具包“哐当”掉在地上,凿子滚出来撞在青砖上。他连连摆手,声音都发了颤:“郎君还望明察!小的就是个做木工的,每日在坊里刨木头,从不认识什么潘娘子呀!”

“潘娘子就是元宵那日买了你灯的小娘子。”璎璎适时插嘴,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裙摆,“穿豆绿色的襦裙,梳着双环髻,临走时还问你灯穗会不会掉。”

这话像道惊雷劈在杜二郎头顶,他张着嘴半天没合上,脸色瞬间褪成纸色:“是……是那位姑娘?”他忽然想起什么,膝盖一软差点跪下,“可小的就卖了盏灯给她,除此之外连话都没多说两句,怎会与她的死有关?”

李祈安俯身捡起地上的凿子,指尖在布满缺口的刃口上轻轻一划:“元宵夜你卖的灯笼,灯芯是用什么做的?”

杜二郎的眼神倏地闪烁起来,捏着衣角的手指关节泛白:“就……就是寻常的棉线灯芯,在杂货铺买的,全城都用这个……”

“是吗?”璎璎往前半步,目光直逼他躲闪的眼睛,“可那灯里的美人画会动,你敢说这也是寻常手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